“中坚农民”能否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主力

日期:2022-06-14     来源:今日农业杂志    作者:夏柱智    浏览:265    
核心提示:人口大规模流动背景下,农民群体在加速分化。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长期调研发现,依据收入来源,可以将农村青壮年群体

       人口大规模流动背景下,农民群体在加速分化。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长期调研发现,依据收入来源,可以将农村青壮年群体划分两大部分:一是长期外出、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民工,他们的小孩和父母可能随迁进城,也有可能留守村庄;二是在乡村内部长期从事农业兼业经营的“中坚农民”,经济社会关系主要在乡村。中坚农民的独特禀赋,决定了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可靠支撑力量。
 
       首先,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中坚农民是农民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村农业,其收入并不低于外出务工,使外出务工与回流务农实现动态平衡,缓解农村“空心化”困境。这部分群体构建了中国特色的渐进城镇化秩序,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发展。
 
       对于一些由于主动或被动原因不外出务工的农民而言,回乡就业创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乡村生活成本较低,中坚农民能提升乡村生活质量。不同于受雇,中坚农民在农村自主经营、获得良好收入,乡土地位也较高。
 
       其次,有利于巩固党的基层治理体系。当前村级组织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村治精英的流失,影响各类国家资源下乡、各类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相对于留村的老弱病残,中坚农民是农村中的经济社会精英群体。中坚农民是村干部的合适人选。中坚农民参与村庄治理是有动力的,因为良好的治理不仅关系他们在村农业经营的收益,还关系到生活质量。农业经营需要大量公共品,如机耕道、水利、电力;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都需要有人组织。
 
       调研发现,中坚农民有的已经被选入村两委或作为后备干部,政府也鼓励村干部成为一个中坚农民,发挥表率作用。一部分没有入选村两委的中坚农民成为村庄党员、村民代表,作为基层治理的积极分子,代表农民群众表达公共品供给偏好、监督财政支农项目、提议解决各类“最后一公里”问题。
 
       最后,有利于推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较工商资本(农业企业)和中坚农民,我们发现中坚农民能够推动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较好地激发“三农”发展的主体性活力。
 
       调查发现,工商资本采用现代化的方式从事大规模农业经营,主要服务于产前、产中、产后。它是从外部进入农村的,其活动空间一般在集镇或县城,经济基础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加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二三产业。工商资本也可能进入直接生产环节,这主要不是在粮食产业,而是在农民竞争力不足、新兴资本密集型农业领域,比如苗木产业等。
 
       中坚农民掌握着大多数土地资源,意味着引领农业发展有了可靠的基础。其主要原因是中坚农民具有较强的农业经营能力。他们的经营行为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大量应用机械化及农业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可能。如在南方农村的水稻插秧环节,中坚农民应用插秧机,把单个劳动力的日完成插秧亩数提高了5至10倍,增加了家庭经营面积的上限。二是中坚农民的家庭农场充分利用家庭劳动力,提高了亩产量和土地资源利用率,这不同于雇工的企业型农场。(夏柱智)
来源:今日农业杂志 

 
 
更多>同类关注三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