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小小的玉米种
是广大育种家和推广者的心血
从1949年起
我国玉米育种经历
地方品种改良、双交种、单交种
等发展时期
在玉米品种的
6~7次大规模更新换代中
我国玉米面积增加超3倍
单产提高超6倍
总产增长超21倍
抗旱、耐高温、高抗茎腐
抗苞叶“枯斑”和“霉斑”
抗倒伏、抗锈病……
成为一个大品种
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01
累计推广超亿亩的品种已有十多个
据每年统计公布的玉米品种实际种植面积作为单年推广面积,以同一品种种植面积累加结果作为累积推广面积,以此为评比指标,对近40年来的1.6万多个玉米推广品种进行综合排名后,截自2020年累积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的有12个:
截自2020年全国累积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的玉米品种
1
郑单958
8.68亿亩
2
中单2号
4.89亿亩
3
丹玉13
4.89亿亩
4
先玉335
3.44亿亩
5
浚单20
2.85亿亩
6
掖单2号
2.80亿亩
7
农大108
2.74亿亩
8
掖单13
2.26亿亩
9
四单19
1.60亿亩
10
掖单4号
1.08亿亩
11
豫玉22
1.05亿亩
12
四单8号
1.05亿亩
下列20个玉米品种,在2020年举办的首届中国玉米产业链大会上获得“荣誉殿堂”玉米品种称号。
2020年面积前十品种
2021年面积前十品种
2022年面积前十品种
作为玉米种业界的“杰出代表”,玉米产业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大品种的引领。在入选“荣誉殿堂”的20个玉米品种和近年来入围前十的新品种的引领下,目前,全国玉米单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3075公斤/公顷,增加到了2023年的6532.1公斤/公顷。籽粒玉米品种从稀植、高秆、大穗型向多抗、高产、耐密、广适、宜机收型变迁,给玉米产业夯实了种业根基。
品种更新换代是发展必然,第七代玉米品种已悄然生息在各大生态区发展起来。随着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各玉米生态区未来会有哪些大品种借势而起,继续雄霸市场,哪些品种会逆势突围,具备迈进千万亩大品种“俱乐部”的潜质?
纵观近年来进入前十品种榜,除郑单958、先玉335、京科968、登海605、伟科702等“榜哥”外,北京联创系的裕丰303、中科玉505、联创839、联创808,沃玉3号、东单1331、秋乐368等新品种也开始显露锋芒,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群雄并起的竞争新格局逐渐形成。
以抗病、耐密等为代表的传统育种技术的突破,极大促进了品种更新换代。80年代中期以后,以丹玉13、烟单14、掖单2号、四单8号为代表的玉米品种在适应性、抗病性和产量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丹玉13以抗性遗传为基础,是单基因抗性与多基因抗性相结合的抗多种病害的高产、质优、适应性广杂交种。90年代中期以后,以掖单系列为代表的玉米品种开启了耐密品种选育和生产应用的先例,提高了种植密度,在产量方面又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中掖单13号是我国第一个株型紧凑兼大穗型杂交种。2004年后推广的郑单958、浚单20、京科968等,其中郑单958集高产稳产、优质耐密、广适多抗于一身,突破了杂交种在高密度下易倒伏与结实性差等关键技术瓶颈。近年来突破了单倍体、基因编辑、转基因、全基因组选择等关键育种技术瓶颈,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玉米育种创新能力,加快品种更新换代进程,加速大品种的呈现。
02
黄淮海区夏玉米,至少“七抗”才是好品种
这些新品种能否重塑郑单958和先玉335的销售辉煌,现在还不得而知。一个千万亩换代品种的产生,绝非一朝一夕形成。从全国玉米品种推广面积统计看,绝大多数千万亩级大单品都出自黄淮海夏播区。而黄淮海区域恶劣的气候条件,很多品种稳定的抗性表现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很多一夜之间爆火的品种忽然消失,大多与其综合抗性不过关有关。
夏玉米品种只有1个或几个优点,不足挂齿,甚至会导致夏玉米大减产。例如,2021年锈病严重,2022年却根本没有锈病,却因为高温热害造成很多品种减产。又如,每一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早衰,因为不能“活秆成熟”而不同程度的减产,最少减产20%左右,甚至减产50%以上。
2024年会出现什么减产威胁呢?干旱?高温热害?倒伏?倒折?苞叶“枯斑”或“霉斑”严重?茎腐病严重?锈病严重?也许预测不到,但选择品种要具备“七抗合一”的特点。
抗性就是产量。
只有在多方面抗性好的前提下,先确保【抗减产】,再获得【稳定高产】和【增产显著】,才是真正的好品种。
一、抗旱。近几十年,由于热量资源增加和作物适宜生长期延长,部分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域有扩大趋势;由水分条件来看,黄淮海地区夏季降水受多因素影响,发生明显年代际变化,近些年部分地区降水出现阶段性异常变化,使作物生长季阶段性干旱有增加趋势,对作物生长有不利影响。
因为品种的抗旱主要来自根系发达,而根系发达也利于抗热、抗倒、抗病,同时利于“省肥又高产”——每亩用肥40公斤,轻松亩产一吨左右。
二、高抗茎腐病,高抗4种茎腐病。凡是发生茎腐病的玉米,均不能“活秆成熟”,或“青枯”,或“黄枯”,或早衰,或引发倒伏或倒折,减产严重。是玉米最严重的病害。审定的【抗病鉴定】只检测了其中1种镰孢菌茎腐病,而腐霉菌茎腐病等其它3种茎腐病却没有检测。因此,审定公告要【高抗茎腐病】,田间对比要【高抗4种茎腐病】——以“茎叶青绿+苞叶白净+果穗金黄”为最佳。
三、抗热耐高温。以筒形穗+宽籽粒+苞叶严实(苞叶不露顶)+夏播容重800克/升以上(国审最低不低于760)为好。如果有品种抗热鉴定鉴定为好(需要加盖公章才有效)。
四、抗倒伏。五、抗倒折。抗倒伏+抗倒折的【抗双倒能力】,以审定公告的“双倒率”不超过1%为好。
同时注意3点于一体:
1)根系发达。
2)高抗多种茎腐病(避免因为根茎腐烂而诱发倒伏)。
3)茎秆韧性好——秆软易倒,秆硬易折。
六、抗苞叶“枯斑”和“霉斑”。不管“卖种子的”如何狡辩,苞叶上出现“枯斑”和“霉斑”就是品种缺陷,或者是因为大斑病,或者是因为感蚜虫,或者是因为感炭疽菌茎腐病等等,反正,以苞叶没有“枯斑”和“霉斑”的品种为好(河北省某锥形穗的品种相对非常严重)。
七、抗锈病。在以上6个方面的基础上,抗锈能力越强越好——如果以上6个方面不强,单纯的抗锈病是没有意义的。
玉米锈病,由玉米的柄锈菌所引发,主要体现在玉米叶上,同时也能感染其茎秆部,会严重降低玉米的产量。所以在对其防治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玉米锈病诱发因素之一是玉米种植密度比较大,所以为了使其得到防治,可以合理规划种植的密度,扩大玉米种植的间距,从而减少玉米之间的传染现象。
施肥时,采用配方进行施肥。在肥料中增加磷肥和钾肥,避免使用较多的氮肥,提升玉米植株的抗菌性、免疫能力。也可以对玉米地大范围施加营养剂,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当出现洪涝等情况时,要及时排水,减少玉米的湿度,防止锈病的产生。
治疗玉米锈病,当发生锈病的初期,可以采用25%浓度的粉锈宁可湿粉进行喷洒,或者采用50%浓度的多菌灵和水进行融合后喷洒。喷洒农药时,尽量保证1次/周,一共坚持喷洒2~3次。在喷洒农药时,不能单独喷洒一种药物,要两种药物交替使用,喷洒也要更加均匀,这样才能保证玉米健康生长。此治疗措施也要根据病害的程度、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适当调整,使得治疗更符合实际情况。
来源:综合整理自农资宝典、种业商业网等,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