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发挥了安民心、稳大局的“压舱石”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昝林森长期从事农林方面工作,对粮食安全问题尤为关注。“参会前,我带领团队到杨凌良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调研,与基地负责人一同讨论如何提高种子的丰产性、抗病性、稳定性,让作物更加耐旱、抗倒伏。”3月3日,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昝林森提出建议,粮食生产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和种粮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让农民有利可图,看到发展前景。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如何提高农民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广袤田野施展拳脚?
昝林森建议,应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同时可考虑改革税制,启动征收耕地非粮化种植经济作物(包括林果)的调节税,作为对粮食生产区和种粮农户的经济补偿金,由国家宏观统筹保障粮食生产区和种粮农户利益。另外,在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对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作物,可根据其种植规模、经济效益、收益所得等方面,估算粮农补偿面积,确定补偿标准,测算利益补偿额度,建立有差异的农业生产税收征集制度,确保种粮农户的利益。
“构建主产区与主销区粮食安全生产协同机制同样重要。”昝林森表示,应鼓励粮食加工、销售企业进入粮食生产区,通过市场双方自由议价方式,探索形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粮食权”交易价格,鼓励粮食主销区省份与粮食主产区省份主动对接,主动参与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主产区种业、耕地保育、农机装备购置等粮食生产能力,支持主产主销区构建保障粮食安全共同体,确保14亿多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