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人物】刘文萍:芝麻花开节节高

日期:2024-03-21     来源:今日农业杂志社    作者:吕欣悦    浏览:462    
核心提示:刘文萍,女,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芝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芝麻汾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山西省现代

刘文萍,女,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芝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芝麻汾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山西省现代农业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西省科协科学传播首席专家,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吕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农林水工会“巾帼岗位”、“职工小家”带头人。主要开展农作物芝麻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省等项目16项,育成新品种12个,专利12项,制定省级标准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建立了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芝麻资源库,新成果可节约生产成本,新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为芝麻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辐射带动全国8个省市,提高社会经济效益9亿元。


从零起步
产业艰难维继

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刘文萍从事农作物研究工作。2000年,她正式开始了油料作物芝麻的科学研究。“芝麻”一名宋代古籍《调燮类编》已有记载,可用于榨油、制糖、作主食食用。建国之后,我国的芝麻种植主要分布在黄淮、江淮、江汉平原,山西种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山西及周边西北地区,由于春季芝麻播种常遇干旱,出苗率低,加上弱苗易受旱涝害,保苗率低,严重影响产量。芝麻亩产量低,价格却不稳,农户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因此在上世纪末,种植户大都不愿选种芝麻。

刘文萍研究芝麻课题之初,无经费,无团队,无资源,凭着所学知识和工作热情,便要实现从零突破。开拓一条人迹罕至的路,往往要踏遍坎坷。筚路蓝缕,沐风栉雨,她常常一人多用,收集资源,创制种质,选育品种,组建团队,研发技术,申请项目。庞大的芝麻产业从一个小课题开始,完备的研究团队从一个普通女性刘文萍开始,小小的芝麻粒从淡紫色的芝麻花开开始。见微知著,由小及大,日积硅步,行至千里。刘文萍无数个日夜坚守在芝麻田,将知识深耕于土壤,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2008年,国家成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刘文萍的芝麻研究课题组建了团队,也建设起了国家芝麻试验站,争取到国家稳定经费的支持。试验站的芝麻研究也有了起色,她申请到了多个合作项目,主持审定的品种也逐渐增加。从此,刘文萍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如芝麻花开节节高,渐渐将芝麻种遍了祖国的大西北。


科学选种
突破技术壁垒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种业的芯片。初期,芝麻种质资源品种只有20多份。为了完善扩充国家芝麻种质资源库,每年,刘文萍带领团队前往山西和西北几个省市收集芝麻种质资源,截至2024年末,刘文萍团队已收集、创制芝麻种质资源1800多份,庞大丰富的种质资源储备为选育良种打下坚实基础。

收集种质资源,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刘文萍带领团队走上西北抗旱之路。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天时土地干旱,芝麻顶土力弱,出苗率低,只有60~70%,严重影响芝麻后期产量,这是芝麻生产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因此解决了春季干旱播种问题,便突破了西北地区种植芝麻生产的瓶颈。刘文萍团队研发出了旱地保苗栽培技术、足温足墒浅播轻压技术,让芝麻出苗率达到90%以上,不断地创新求知、攻坚克难,芝麻西北地区大规模种植正一步步成为可能。

在西北地区,地形大多为山区、丘陵,广袤险壑,芝麻习性独特,只要温度光照条件允许,芝麻会不断开花、结果,导致植株上下蒴果、籽粒成熟度不一致,蒴果成熟后籽粒崩出掉落影响产能。过去种植与收割只靠人力,踏遍贫瘠的黄土,收获微薄的粮食,艰难维持生计。刘文萍团队不满足于实验室研究,学成归来是要服务农业、帮助农民。他们寻找机械厂合作,研发微型农业机械,起初不被看好,凭着执着坚持的问询、试验,不断地学习、改装打动了别人,在各方帮助下,适合小面积种植的微型播种机与微型除草机不断更新迭代,终于投入使用。

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率,就要保证种质。十几年各地寻访收集,集成的庞大的芝麻种质资源库给育种研究提供了保障。在刘文萍团队的奋发努力下,诱变、杂交选育良种,芝麻品系不断优化,无数次筛选与试验,培育出高油、高营养、抗旱性强、抗病新品种,实现生产奇迹。2009年,刘文萍团队培育的首个高产耐旱优质白芝麻新品种汾芝2号通过国家审定,平均亩产90千克,最高产量187.4千克/亩,属高油高蛋白品种,比进口芝麻高出10%,实现了山西加工原料专业化;培育出的山西省唯一的优质耐旱高产黑芝麻新品种晋芝3号,平均亩产80千克,最高产量142.1千克/亩,VE含量158.3毫克/千克,高维生素E含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促进了芝麻专用产品加工业的大力发展。2023年,引进抗落粒品种“豫芝ND837”,应用刘文萍团队研发的芝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在运城市芮城县抗裂蒴、抗落粒特性的品种麦后复播芝麻田,20亩地达到190千克亩产,按照市场价每千克 16元计算,亩收入3000多元。运城市新绛县600亩荒地全年无施肥无浇水种植,也实现了90千克以上的平均亩产,亩收益1400多元。研究成果显而易见,往年机械化收割损失率高,这次新技术得到种植户和周边农户的高度称赞,也让各地的种植户吃下定心丸,产能高效,操作方便,收益可观,芝麻的种植情况越来越好,种植人数也越来越多。


筚路蓝缕
芝麻香飘万家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二十余年辗转多地,刘文萍的科研路不是一帆风顺。外出收集种质资源时,日夜兼程,只身赶路,日行八九百公里都是常事。农业工作要遵守农时,只有应季前往才能观察到芝麻的性状与长势。刘文萍团队往往是炎热夏季出发,一路上奔波劳累,遇到刮风下雨,山路崎岖泥泞,路旁就是峭壁悬崖,可谓险之又险。“面对困难时气馁,只会一事无成。”刘文萍带着较年轻的团队伙伴,带头走在前面,给他们加油鼓劲。攻坚克难,行则将至。

2021年,机械化技术开始大面积示范,芝麻产业终于真正拨开云雾见天明。科学育种,精选良种,再到解决实际生产难题,提升生产技术,研发生产装备,刘文萍团队过关斩将,将小芝麻做成大产业,不光让芝麻产能提升,更将麻芝种遍西北的山区丘陵。

之前我国芝麻严重依赖进口,但其他国家的芝麻含油量低,香味不足,我国本土芝麻供不应求。随着新技术、新装备的普及,我国芝麻市场将大大丰富,可以想象,未来餐桌上的芝麻一定香味四溢,也能真正做到将油料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端稳、端好。

种下良种,结合技术,配以机械化设备助力,芝麻得天时地利人和,肆意生长。机械化种植,将芝麻产业规模化,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用科研以增质提效生产,用科技改变世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活跃经济市场,繁荣芝麻产业的加工与贸易,促进农民增收,丰富油料作物种类储备,刘文萍带着她的团队使小芝麻产业发生了质的飞跃,二十余年遍改变了世界面貌。

下一步,刘文萍团队的芝麻品系还在不断优化,加快选育一级芝麻品种,不断申请通过国家审定,积极推广机械化大面积种植。步履不停,刘文萍团队还一直向前。
来源:今日农业杂志社
 
 
更多>同类关注三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