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谈起了他最牵挂的一件事——扶贫。“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总书记的叮嘱言犹在耳,像一颗种子深深植根于每个人心底。
产业作支柱,脱贫有底气。脱贫进入“倒计时”,啃下“硬骨头”,既要冲刺跑,更要保成果。这其中,用好产业扶贫这条根本之道,是实现“摘帽”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一招。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发展产业是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策,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贫困人口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有效脱贫。为此,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就不失为一条现实可行之路。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抓手,走农业产业扶贫道路,以产业带动生产,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主动参与脱贫致富工作,可以更快地创造财富、分享财富,让更多的贫困户端上就业的“饭碗”。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的脱贫方略,引导和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的依托,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发展特产产业,重在群众受益。农业产业扶贫行稳致远,就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拓宽增收门路,夯实增收基础,提升增收水平,这样的精准扶贫才算扶到了家,穷山沟才会变成“金洼地”。从“小木耳”到“黄花菜”,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两个“大产业”,无不是本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成功典范。诸如此类的特色产业在其品牌化打造的路上,村民们同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产业要壮大,龙头来带动。龙头引领,能人带动,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有先进技术、有加工能力、有销售网络的龙头企业。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才能带动更多贫困户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
漫漫脱贫路,殷殷民生情。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事。眼下,2020年还剩下不足6个月时间,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容不得一丝懈怠。战鼓催征,时不我待。咬紧牙关加把劲、只争朝夕加油干,让我们共同奋力书写脱贫攻坚“收官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