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就业竞争压力巨大。不少大学生执着于找到一个好的实习经历,为自己的简历加分。而一些求职平台和中介机构却“磨刀霍霍”,高价推出所谓的付费实习,从大学生身上“薅羊毛”。笔者认为,付费实习往往不是什么“捷径”,而是套路大学生的“天坑”,必须加以提防,有关监督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制止和严厉打击这种不法行为,以保障大学生们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19998元冲刺大厂offer”“金融、券商、快消实习内推”“一对一服务,世界500强名企实习内推”……在淘宝、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这样的“商品”随处可见。不少商家声称,自己的“导师”覆盖多家知名企业,均为在职员工,只要进行专业指导,并交纳几千元到几万元的费用,就可以拿到一份亮眼的实习机会。不少大学生认为,即便花了巨额钱财,如果能通过这样的实习最终找到一家高薪单位实现就业也就值了。在如此心理作用下,为了孩子未来有一个体面的好工作,家长也就不惜掏腰包,为孩子的高价“付费实习”买单。
诚然,求职平台或中介机构为大学生寻找好的实习机会,适当收取一定的中介等费用无可厚非,但“狮子大开口”数万元高价叫卖“实习机会”,同时还借“内推”之名,推销一些高价的培训课程,就是变着法子从大学生身上“薅羊毛”,情节严重的,或涉嫌欺诈等违法行为。实际上,在面试过程中,招聘人员通过问题很容易就能辨别出学生究竟是真正开展了实习,还是只是挂了个实习的名头。也就是说,大学生花费高额费用买来的“实习经历”,在应聘过程中往往经不住“考验”,很容易露出马脚。大学生一定要理性看待付费实习,不要被不法人员套路,落入付费实习的“天坑”,花的钱最终也就打了水漂。
付费实习坑害大学生的现象必须遏制。一方面,有关监督部门应当加大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制止和严厉打击利用付费实习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对大学生举报或遭遇的此类不法行为迅速立案查处,尽量为受骗大学生挽回经济损失,对违规违法的平台和中介机构予以严惩;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也不要盲目相信第三方机构所宣传和吹嘘的内容,在选择花钱购买“实习机会”前,应当先冷静思考,甄别、识破不法人员的套路和骗局,以防上当受骗和钱财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