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痘病是绵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与其他痘病毒之间大部分不能交叉感染,所以不同痘病的疫苗是不能通用的。在痘病中,绵羊痘和禽痘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
绵羊痘的传染源是发病羊,可以通过呼吸道、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健康羊。病毒也可以通过饮水、草料、饲养人员、用具等间接传播。该病多发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无论性别、年龄均可感染发病,其中羔羊比成年羊易感,而且发病率高。
健康羊感染羊痘病毒后,经过6~8天的潜伏期,病羊体温可升高到41℃~42℃,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初期流清澈的鼻汁,然后逐渐转为粘性甚至脓性。1~4天后可在眼周围、唇、鼻、乳房、外生殖器、四肢内侧出现红斑,再经1~2天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并逐渐扩大,由白变红,形成水泡,再变成脓疱。如果不感染,几天后可干燥成棕红色结痂,结痂脱落后留下一块红斑,以后逐渐变淡。如果痘长在胃粘膜上,就会造成胃糜烂或溃疡,同时导致反刍停止、消化障碍;如果痘长在咽或支气管粘膜,就会导致咳嗽、呼吸困难。此病皮肤痘疹常常会造成细菌混合感染而引起皮肤大面积溃疡,也可能因呼吸道粘膜感染引发死亡。非典型症状可能不出现以上症状,仅是体温升高、皮肤出现少量痘疹,几天后干燥就脱落。
目前还没有特异性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或痊愈血清可用于治疗和预防。预防时成年羊皮下注射5~10毫升,羔羊皮下注射2~5毫升,用于治疗要加倍。也可肌注病毒灵或病毒唑10~20毫升,每天2次,连用3天,同时口服黄连解毒散,每天一次,连用3天。
可在病羊皮肤上的痘疹局部用0.1%的高锰酸钾冲洗后涂上紫药水或碘甘油。还可结合临床症状进行抑菌消炎、强心降温,并加强管护。
预防绵羊痘的根本方法是定期给羊群免疫接种,每年早春在羊的尾内侧或股内侧皮下注射0.5毫升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4~6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有效期为一年。平时要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卫生,要抓好秋膘,冬季要补饲。发现病羊一定要及时隔离,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进行有效地消毒。病死羊要深埋,如需要皮张,一定要严格消毒后再利用。因绵羊痘对人有一定侵染力,所以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兽医要严加防范。(薄晓威)
来源:今日农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