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

日期:2022-06-24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337    
核心提示:种地之前要先调查近10年的气象数据,再进行土壤检测,然后调研作物种植历史和农户信息、气象数据等,最后才是开展农事操作。
 
  种地之前要先调查近10年的气象数据,再进行土壤检测,然后调研作物种植历史和农户信息、气象数据等,最后才是开展农事操作。这是先正达集团智慧农业的一角。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村和农民正在受益于这种与传统的“靠天吃饭”完全不同的耕作方式。
 
  2020年1月,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宣布将下属全部农业板块资产进行战略重组,形成了全新的先正达集团,包括先正达植保、先正达种子、安道麦、先正达集团中国四大业务单元。目前,先正达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也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植保企业、排名第三的种子企业,先正达集团中国旗下的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即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正在通过创新和数字化手段推动传统农业变革。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做”
 
  先正达集团中国MAP平台定位于农业全产业链组织和服务平台,开展先进技术应用推广和生产托管服务,实现“为消费者种出好品质、为种植者卖出好价钱、为产业链集好大数据”,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先进解决方案。
 
  “MAP在进入一个地区之前,首先会通过调研问卷对当地农民进行痛点调研,从中筛选出可以通过技术解决的痛点,有的放矢地加以突破。之后,MAP会通过多项实验,找出适合当地的、轻简化、可持续的种植方案,以此推动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先正达集团中国MAP与数字农业经作华北大区农艺师胡龙飞说。
 
  在与河北省魏县的合作过程中,MAP通过调研发现,除草剂药害、良种筛选、植保药剂安全性等是魏县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MAP就进行品种筛选、植保试验、植物营养试验、农机农艺试验和高产示范等,做给农民看。目前,MAP已经在魏县基本建成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服务面积接近5万亩,实现粮食增产500万斤,助力农户整体增收15%以上。
 
  据介绍,从农业生产的田间作业方式、农业投入品的选择,到机械耕种、对农业气象的遥感监测等,都是用数字化的工具完成。MAP自主开发线上智慧农业系统,为农户免费提供遥感巡田、农田精准气象、病虫害预警和病虫害AI识别、线上农事管理等服务,让种植从“靠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
 
  目前,MAP已经在全国28个省、529个县建成运营384个MAP中心和900余个MAP农场,开发3468个MAP乡村服务站。直接服务1162万亩耕地,联农带农145万余户。MAP数字农业系统为88万注册农户、51.9万个农场,1.1亿亩耕地提供线上智慧农业服务。
 
  智能技术推进品质、效益提升
 
  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难点在小农户,如何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提高小农户效益是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
 
  “MAP通过多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给小农户找到了出路,”先正达集团中国副总裁、MAP与数字农业业务总裁应敏杰表示,将机械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条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MAP组织生产托管,对接保险为农户收益保底,超出保底部分由农户、村集体经济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红。保底收益确保农户收益不受影响,分红使得参与各方更有积极性,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通过该模式,小农户可以脱离土地生产,从事其他工作,而生产托管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确保土地生产要素效能最大化。”应敏杰说。
 
  同时,MAP通过各种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魏县是有名的“梨乡”,以前给梨树喷药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喷3亩地,而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后,一个人一天可以打完200亩地,效率大大提高。MAP还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改变了梨树的灌溉和施肥方式,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农户减少了大量的水和肥料成本。
 
  创新绿色发展之路
 
  2013年,先正达启动了第一阶段绿色增长计划,提出了提升濒临退化的1000万公顷耕地肥力、在500万公顷耕地上提高生物多样性的6项承诺,目前已经全部实现或超额实现目标。
 
  2020年,新成立的先正达集团启动第二阶段绿色增长计划,提出了投入20亿美元用于可持续农业的突破性创新,每年在300万公顷耕地上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土壤健康、每年为800万农业工作者提供安全用药培训等4项承诺。
 
  目前,在实际运行中,MAP通过测土配肥、精量播种、定制植保等措施,大大减少了种子、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民超量使用的习惯,逐步实现了化肥农药的零增长。
 
  2020年12月,先正达集团联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共同启动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秸秆还田与土壤健康促进项目。筛选并优化秸秆还田技术,集成土壤耕作技术、养分管理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与秸秆促腐技术,形成秸秆科学还田模式,探索促进秸秆科学还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区域秸秆还田作业质量与技术实施效果,减少约5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李志勇)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多>同类科技财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