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在邢台市襄都区,甘蓝育种经过近50年发展,甘蓝种子年总产10万公斤以上,销量占据全国市场逾七成,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不久,襄都区提出“全球甘蓝看中国,中国甘蓝看襄都”的目标,谋划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五大行动,攥牢甘蓝“芯片”,做强“当家品牌”。
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是襄都区甘蓝育种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近日,在该公司育种中心实验室里,一棵棵翠绿的甘蓝幼苗在组培瓶里娇嫩可人。技术员赵立叶说,目前公司采用系统选育、自交不亲和系、雄性不育系等育种方法,已主导培育出6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甘蓝品种,不仅促进了国内甘蓝种植业发展,还打破国外垄断,牢牢将甘蓝种植的“中国芯”握在手中。
在该公司仓储区,一袋袋、一罐罐甘蓝种子整齐打包,正在陆续发往广东、广西、重庆等地,近期每天销量都有200多个标准箱(一箱600袋,一袋15克)。“我们注册了‘邢申’商标,‘邢申’甘蓝种子不仅撒遍长江南北,还推广到了国外。”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总经理申志彬介绍,市场不断做大的背后,得益于公司锻造出的科研“钥匙”。公司获批成立了河北省结球甘蓝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建有院士工作站,是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
据了解,20世纪70年代,我国甘蓝种植主要进口日本等国种子。197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品种“京丰一号”并在邢台制种成功,自此结束了甘蓝新品种长期依靠国外引进的被动局面。至今,“京丰一号”仍是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销量最多的一款种子,年销量达3万公斤。
一个甘蓝新品种的成功培育,往往需要耗时10年左右,业内称之“十年磨一剑”。“邢甘23”是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新培育的一个高端品种,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鉴定,被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色泽鲜绿、叶球紧实、口味甜美等诸多特点。更难能可贵的是,该公司建立了具有2000余份国内外原生结球甘蓝种质资源库,为今后的甘蓝品种更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襄都区还拥有邢台双环种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种业公司。这些公司注重科技研发、强化品牌效应,均致力于甘蓝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合力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甘蓝育种基地。
随着襄都种业集群加速崛起,诸多利好政策持续落地升级,不少种业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登高发力。眼下,邢台双环种业有限公司在辛庄村建设一个50亩的育种基地,已于7月初正式投用,并设立小孢子育种技术实验室等。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正在南康庄设立第二块实验田,并加速为“中国甘蓝种质资源库”扩容。
“我们将积极帮助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借助科研单位的人才优势,对育种前沿技术研究如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指纹图谱构建进行联合攻关。”襄都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车荣光表示,全区正在积极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基地提升、种业市场净化五大行动,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省、市种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夯实科研基础,把种业品牌擦得更亮。同时,推动成立相关专业协会,厚植种业发展沃土,统筹优势资源,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农安天下,种为基石。“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不让别人‘卡脖子’。”申志彬说,经过一路追赶,现在襄都甘蓝种子的品质可与国外同类种子比肩,他坚信不久的将来,国产甘蓝种子一定会走在世界前列。(邢云)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