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陕西最美是秦岭,秦岭最美是商洛。作为秦岭的山林腹地,这个离西安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地方,曾经却是陕西最贫困的市域之一,直到2020年才彻底脱贫摘帽。1991年以来,一批批南京援商干部,按照中央和苏陕两省的统一部署,扎根商洛各区县进行对口帮扶,他们为推动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进一步深化宁商两地合作坚守奉献。
横溪西瓜带头
助洛南农业产业走出特色之路
南京江宁区特产“横溪西瓜”,因其口感好、水分足、甜度高远近闻名。但你知道吗?这几年,“横溪西瓜”的名声在西部山区小县城洛南却叫响了名声,并越来越受到当地人的青睐。说起来,这还得感谢苏陕协作和扎根当地的南京对口帮扶干部的努力呢!
宁农瓜果蔬菜产业园外景
从1991年江宁对口帮扶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以来,一批批对口帮扶干部扎根于此,为当地的经济发展默默奉献。2020年,“横溪西瓜”首次跨越千里“南瓜北移”在洛南试点种植。而最新一届江宁区对口帮扶洛南县联络组2021年到岗以后,了解到洛南南北兼容的独特气候环境和肥沃的土地资源,于是发挥江宁区农业产业科技力量,为洛南的特色农业发展“科技赋能”。这样,“横溪西瓜”在当地进一步实现了自主育苗、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管理,同时克服了水土不服的问题,规模化发展态势显现。西部地区更多人吃上带有“秦岭”气质的横溪西瓜,已经成为现实。
横溪西瓜
在千里外的洛南成了气候
在洛南县古城镇中联村宁农瓜果蔬菜产业园,一排排种植大棚里吊栽的“横溪小西瓜”长势喜人,从2020年江宁在洛南试种推广“小兰CC010”“苏蜜8号”“苏蜜1667”等3个品种的横溪西瓜开始,这里的西瓜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50亩试验田发展到如今的600余亩,今年还带动农户自发种植400余亩。
洛南县古城镇中联村宁农瓜果蔬菜产业园内景
在一座大棚里,宁归来合作社负责人张亚峰正在帮工人一起修剪瓜藤。曾在江宁某测绘院搞设计20多年的他因为家庭原因,几年前不得不回到洛南,一度为生计发愁的他偶然听说横溪西瓜在洛南推广种植,于是主动和宁农瓜果蔬菜合作社负责人李江洪联系,“跨界”合伙种植并由此成了种植大户。
据悉,洛南是商洛市唯一黄河流域县,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早晚温差大,很适合西瓜、西红柿、南瓜等经济作物的生长。不过,当地自产的西瓜由于品种差、种植水平低、露天栽培等多种原因,结出来的瓜个大皮厚、纤维多,市场销售不畅。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横溪西瓜”被对口帮扶联络组引进当地,通过苏陕协作项目的支持,以及江宁区专程委派的小西瓜种植专家不断赴洛南县传经送宝,尽最大可能提高西瓜质量和种植产量,“横溪小西瓜”很快被消费者认可,在洛南的种植面积也日渐扩大。
“每亩栽种西瓜850苗,每个苗结瓜3个,每个瓜卖15元,一亩地收入三四万元,纯利润就有2万余元。”张亚峰如是说。
当然,“横溪西瓜”除了让种植大户获利,也给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了希望。在大棚里忙碌的工人基本是当地的村民,在这里上班,一个月保底工资有三千左右。种西瓜能致富也想自己种植却没有资金和技术怎么办?通过苏陕协作的帮助,群众可以租赁已建成的设施大棚,购买优质的西瓜种苗,以及支农专家和“田秀才”们手把手的技术指导。
套种瓜果
让农业产业化特色初现
“横溪西瓜”在洛南站稳脚跟之后,如何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并形成产业特色,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是以姚猛(洛南县委常委、副县长)为组长的本届江宁区对口帮扶洛南县联络组一直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农产品套种,又成为一个可行的办法。
洛南的横溪小西瓜已经挂果
看着大棚里已经挂果的西瓜,江宁区对口帮扶洛南县联络组成员、洛南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李生巍介绍,再过一个月,西瓜就可以上市。但如果放在往年,一两个月西瓜起藤后,大棚就空了下来。现在经过不断摸索,7月份开始可以续种西红柿,这样大棚就可以实现一年两季种植,提高了利用率。另外,联络组协调江宁农业专家通过改良现有品种来提高产值,今年将尝试引进“桃太郎”粉番茄、“苏粉14号”大果型番茄等市场价值高的新品种,每亩产值有望翻一番。
在西瓜大棚边上还有几个恒温大棚,这是西红柿种植大户张博的种植地,大棚里培育的五色圣女果(红、黄、黑、紫、粉)同样也经过了江宁专家的指导,目前已经接近成熟。张博说:“等果子上市,一斤能卖到15元,是普通圣女果价格的近3倍。”
西瓜和西红柿套种的喜人前景近在眼前,李生巍说,接下来这种特色种植就是如何大面积向农户推广的问题。目前,联络组还会同当地有关部门试种了50亩的贝贝南瓜。相对西红柿和西瓜的大棚种植,贝贝南瓜准入门槛较低,可以露天种植,技术难度又不高,普通农户都可以种。“过去这里的老百姓收入低,如果现在跟着搞特色种植能够一亩地收入六七千元,那示范效应就非常明显,普及推广的力度也会成倍增加。”
据悉,因为苏陕协作项目的支持,古城镇中联村目前已流转土地500亩,新建大棚240个,配套建设育苗温室大棚、移动冷库、水井等设施,预计产值超过2000万元。
种苗返销
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条
发展洛南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才能加快发展。这些年,除了“南瓜北移”之外,“南稻北种”也成了苏陕协作的一个亮点典范。
联络组充分发挥江宁区农业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曾先后邀请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宁区农业农村局等机构的20余名农业技术专家,深入洛南城乡进行深度调研,结合洛南气候及土壤特点,因地制宜、精选品种,科学培育、积极改良,除引进种植横溪小西瓜外,还试种了明香粳813和徐稻119两个南方粳稻新品种,更是尝试了草莓跨地繁育等新技术运用,实现南京优质品种在洛南土壤条件下的成果转换。其中,试种水稻实现亩产600公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趣的是,江宁以资金和技术让洛南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初现,反过来也因为洛南的农业成果反向受益。张亚峰说,2021年,洛南做了一个帮南京草莓苗跨地扩繁的技术尝试。结果9月份种苗运回了南京栽种,比南京当地的种苗提前半个月交给种植户种植,一举实现草莓11月份挂果上市。原来,这是因为南京夏天热,高温高湿影响草莓种苗的分化,反而是洛南夏季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种苗繁育,从而有效避开南京7-8月份高温天气,在洛南凉爽环境下完成花芽分化。
对于育苗的前景,今年承包了近90个大棚的张亚锋说,大棚年育苗西甜瓜15万株以上,除了满足示范园的栽植需求外,还向商州、商南等县区瓜农定植6万株瓜苗,“只此一项便可实现年收益约10万元左右,同时为周边群众提供40多个就业岗位。”但他又表示,“我们这边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缺的就是技术和资金。所以我们现在特别感谢苏陕协作,感谢这里的江宁对口帮扶联络组。”
洛南今年还试种了50亩的贝贝南瓜
写在后面
提到洛南县,一般人也许有点陌生,但提起“仓颉造字”的传说,一定有所耳闻。相传上古时期黄帝的史官仓颉正是在这里发明了文字,洛南由此被称为“汉字故里”。多年以来,这个地处秦岭东段南麓的小县城一直以农业为经济支柱,虽然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南北气候兼容、地域宽广、土壤肥沃,但毕竟产业基础薄弱,农业技术和发展资金欠缺,农业产业面临诸多困难。
苏陕协作的核心要义是想方设法帮助地方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居民持续增收致富,由此造福一方。这就需要对口帮扶充分考虑当地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夯实产业振兴之基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本届南京江宁区对口帮扶洛南县联络组显然将洛南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江宁的农业科技力量作了充分结合,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并不断挖掘产业附加值,推进乡村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挖掘乡村的生态潜力,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根据苏陕协作关于“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工作的要求,江宁东山街道的章村社区和洛南县古城镇的草店村结对,挂职洛南县副县长的姚猛和草店村村支书罗根朝结对,在苏陕协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合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由此,你就会看到毗邻草店村的玫瑰小镇,这个本来是围绕玫瑰种植为特色休闲农业体验的园区现在进行了项目新规划。“以5公里玫瑰大道为轴线,以4公里沙河河道为纽带,建成2000亩樱桃产业园,500亩黄金冠桃园,4公里河畔绿道,5万平米生态养鱼塘,4公里15座水体景观,560户七彩村居,50亩郁金香、450亩七彩玫瑰花谷,1000亩坡岭花海,构建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田园乡村。”除了这些规划之外,放眼四望,在有山有水有花有田的乡村里,还有一处南京“卫岗牛奶”的奶牛养殖基地,目前正在进行基础建设。对于这样一处田园牧歌的好去处,城市人是不是有一种特别想置身其中的感觉?
在草店村桃园路,你会看到围绕一棵据考证已有千年树龄的中国最年长核桃树(1981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核桃王)所规划的核桃王片区精品民宿项目。为了充分促使农旅融合,草店村甚至还和周边的南村“惺惺相惜”,因为南村有一棵已有5000多年树龄的页山大古柏。“柏”和“核”相结合,寓意“百年好合”。想想看,这两棵树会吸引多少忠贞的情侣到场打卡,又会给当地带来多少的农旅收入?(文/ 王成华 易红涛 曹锋 图/ 李生巍)
来源:中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