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云南瓦河村村民胡加文正忙着给自家蚕房里的蚕宝宝投喂“午餐”。“这是今年最后一批冬蚕,养了3张,全年5批预计收入3.5万元。”胡加文说,这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瓦河村地处大山深处,出门就是山。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村里决定发展蚕桑产业,帮助群众增收。8年前,村委会结合村里实际,将蚕桑产业作为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增收产业。瓦河村党支部书记胡有余介绍,今年全村一共养了5批510张,预计蚕桑收入130万元,蚕桑产业已经成了721户群众的增收产业。
近年来,瓦房乡依托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把蚕桑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实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面推动大蚕房、小蚕共育中心建设,广泛开展技术培训,蚕桑产业得到健康发展。
“每个种桑村配有一名乡级挂村干部和一名蚕桑技术辅导员,确保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瓦房乡副乡长段宇晨介绍,瓦房乡现有桑园17920亩,占隆阳区桑园面积的25%,蚕桑种植覆盖19个村(社区),桑园面积千亩以上的重点村有9个,是目前隆阳区鲜茧总产量第一的乡镇。
隆阳区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被列为商务部东桑西移优质蚕茧基地和云南省优质蚕茧基地。早在2001年,隆阳区就把握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实施“东桑西移”战略机遇,积极引进丝绸企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蚕桑产业,成立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51个,入社会员6267户。
“我们已建成蚕桑核心基地乡(镇)5个,蚕桑重点村45个,累计带动32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摘帽。”隆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邰杰告诉记者,2023年,隆阳区有桑园面积6.3万亩,预计养蚕4.2万张,产茧168万公斤,蚕茧收购量126万公斤,实现总产值1.8亿元。
今年“五一”假期前,西邑乡成功举行了第四届桑葚旅游文化节,并将其打造成为隆阳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借助这一平台,隆阳区将蚕桑产业由传统单一的养蚕功能向种植、加工、生态、旅游等综合功能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目前,全区有3家企业对蚕桑产业实现了综合开发利用,开发出桑芽茶、桑葚干、桑叶挂面等系列产品,还注册了‘云桑’‘桑圣庄园’‘桑海蚕田’等商标,拥有1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邰杰说,隆阳区先后引进家蚕新品种11对,已成功开发国际公认的6A和6A+高品位生丝。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