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联合体”是一种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是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近年来,各地都在进行“创新联合体”的申报创建,也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
基因检测技术提升种牛选育速度
1.5亿元资金进入畜牧产业“创新联合体”
在陕西杨凌一家畜牧企业的育种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洪宝团队正和企业联合研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
王洪宝告诉记者,他们用安格斯牛的冻精和秦川牛杂交,获得F1代就是安秦杂交牛,也是秦宝牛育种的第一步。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国的黄牛中,有五大黄牛的说法,秦川牛居五大黄牛之首。研发团队认为,要想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种牛,秦川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亲本材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昝林森:我们需要它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好、肉质细嫩这些优点,而且要抗病。中等饲养条件下,就能够达到日增重一公斤、屠宰率达到60%、净肉率达到50%的水平,秦川牛功不可没。
在畜牧业市场中,优质种牛的价值不言而喻。以2023年第四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为例,一头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的成交价竟高达66万元,这一价格充分展示了种牛在市场上的珍贵地位。但是,种牛的选育却需要巨额的资金铺路。
繁育种牛,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且耗时耗力。王洪宝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培育出一个品种,大概需要三十年到四十年的时间。整个研发周期,成本投入可能高达数亿元。
育种技术和人才的短缺同样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为了获取更多科研方面的支持,王军辉他们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昝林森团队进行联合攻关。2022年6月,杨凌畜牧产业创新中心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0家单位共同组建陕西省畜牧产业“创新联合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基因组选择技术,可以让每一代种牛繁育的时间至少节省两年。
在现代养牛业中,饲料成本占据了养殖支出的70%左右。为了有效控制饲料成本,养牛场需要精心制定饲料配方,平衡营养需求与成本控制。
通过王洪宝团队所使用的这套系统,牛进入采食槽的时候,感应器会读取黄色耳标里牛的信息:什么时候进来的、吃了多少、什么时候退出的等。根据这些数据,研究人员能够识别挑选出那些采食量少但生长速度快的牛,并对这些牛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便于培育出饲料转化率高的优质肉牛。
通过校企合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基础科研与企业的产业优势深度融合。不仅加速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共同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之路。
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局局长 薛海兵:自从2022年成立陕西省畜牧产业“创新联合体”之后,我们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争取专项资金,金额超过1.5亿元,据统计,80%以上的资金进入了高校和科研院所,20%的资金进入了企业当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