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村振兴谱华章

日期:2022-09-07     来源:今日农业杂志    作者:李晓娟/文 谢昌孝/图    浏览:142    
核心提示:一条柏油路穿村而过,路旁开满了美丽的格桑花。路的两旁,一边是漂亮的农家屋,一边是修建一新的乡村旅游停车驿站。
 
       一条柏油路穿村而过,路旁开满了美丽的格桑花。路的两旁,一边是漂亮的农家屋,一边是修建一新的乡村旅游“停车驿站”。村庄街道在一条斜坡上,干净整洁。由于随坡而建,路两旁,房子的方向灵活多样,很少像城里一样“方方正正”,这里,是山西省壶关县晋庄镇十里村。
 
IMG_3942
 
       十里村位于县城东北22.5公里处,有3800亩林地、1178亩耕地,全村497户1286人,有40名党员。近年来,十里村注重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共识,突出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项目建设,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收、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让十里村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了极大提升。
 
党建引领,激发治理新活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十里村党支部是壶关县最早成立的党支部之一。在村党支部的带领带动下,班子带着党员干、党员带着群众干、群众之间比着干,昔日的穷村乱村成为产业脱贫红旗村。
 
       治事有规约,是十里村和谐的“基石”。近年来,党支部、村委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结合新形势、新情况,制订了体现村情、群众关心、语言通俗、约束力强、易于执行的村规民约,完善了“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制度,从家风孝道、环境卫生、社会功德、遵规守纪等方面规范村民行为,全村群众“住得安心、在家开心、出门放心”,形成了“小事大家管、大事共同办”的治理格局。
 
       为正村风、树导向,十里村党支部在公共场所树立广告牌,把“核心价值观”呈现在群众面前,让不经常看手机的群众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每逢年关佳节、戏曲庙会、重大活动,悬挂条幅,倡导爱党爱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文明守约。每年重阳节举办“孝老敬亲”活动,把外出务工的、嫁出去的女儿叫回来,给自己的父母亲献上鲜花,奉上养老礼金。推广身边典型,评选群众公认的“好儿媳”“好婆婆”“好婆媳”“好邻里”,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宣传,乡风、民风发生了质的变化。
 
       治乱有党员,是十里村稳定治理的“依靠”。在“三零”(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工作创建中,十里村党支部真正做到了“群众在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在哪里”,坚持“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把留守在家的党员、干部发动起来,党员带头承诺“不吸毒、不贩毒、不涉毒”,采取“一包五户”的办法,上门宣传吸毒危害,排查在家人员吸毒情况,并通过家人,要求外出务工的亲人不涉毒,坚持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引导全村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成为全镇有名的“无毒村”。
 
       十里村老年人多、留守儿童多,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经常唱“空村计”。在基层治理中,十里村党支部坚持干部包片、党员联户,定人定责定时,包人包户包事。带领党员群众“除陋习、树新风”,从引导养成卫生习惯、遵守村规民约入手,在全村设立了10个垃圾倒放点,统一收集、处理、运输、填埋,促使全村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习惯,干净、卫生成为常态。
 
       “下一步,我们将以乡村党建为引领,搭建数字乡村平台,建立‘春风十里’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短视频平台,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推动全村党务、学习、活动、监督、工作、宣传的全面整合,着力实现智慧党建,不断提升党建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十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向永芳说。
 
调整产业,大棚种上致富菇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十里村把发展香菇产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不仅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还夯实了产业振兴基础。
 
       走进十里村香菇种植产业基地,阵阵菌菇清香扑鼻,循香望去,一座座香菇大棚里摆满了排列整齐的菌菇棒。“这些菌棒都是在恒温状态下经过120~130天的精心培育,这样的菌棒不仅发得好,而且能保证出菇的品质”,村委委员向庆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我们这是泉水香菇,泉水滴灌,果木菌棒,品质一流。” 
 
       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向永芳当选为十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上任伊始,他就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推进合作社中、融入种养基地里。延伸党组织触角,建立“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机制,利用上级下拨的产业发展资金,建设了14个香菇大棚、12个蔬菜春秋大棚,实行统一进料、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这样一来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7万多元。
 
       壶关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杰多次到十里村调研,他指出,十里村要发展,就要树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理念,整合村里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蹚出一条小康路。
 
       在向永芳的带领下,十里村成立了“秀丰种养专业合作社”,5户股东带动30多户贫困户,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玉米种植,增加蔬菜种植,设立种植旱地西红柿40余亩、豆角80余亩,同时种植连翘100余亩、油用牡丹300余亩。
 
       除此之外,在产业发展方面,十里村还投资62万元建设100 kW光伏电站,退耕还林的100余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蚕桑树。通过整合土地生态资源,优化产业发展结构,逐步把“田园变成公园、农区变成景区、青山变成金山”。
 
叫响品牌,乡村振兴蹚富路
 
       壶关县是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万里森林防护墙”的发源地,十里村是最佳观察点,这里号称“三乡之地”,南边是店上镇,东边是石坡乡,西北是晋庄镇。有着数千亩人工林,来的游客多了,成为众人眼中的“天下第一岭”。
 
       站在十里岭,放眼望去,林海莽莽,绿浪滔滔,犹如在天地间铺开了一幅绿色画卷。与此交相辉映的,是就地建起的一道道白色石墙,或在山脚下,或在丛林间,或在通道边,错落有致,绵延不断,成为太行山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道用石头垒起的万里长墙,既是守护森林安全的生态屏障,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独特景观。
 
       “多年过去了,这沿路修筑的防护墙不仅没有损毁,而且还成为一道震撼人心的风景线,这工程真不容易,很让人佩服!”来自河北邯郸的游客感慨道。
 
       十里村在“天下第一岭”山脚下,每天路过、专门来旅游的游客较多。为此十里村党支部确定了“修旅游路、建观景点、修停车场、种绿色菜、开农家乐、开发旅游资源、吃旅游饭”的发展思路,先后整合历史民俗文化资源和优势产业资源,开工修建了“旅游驿站”,宣传推介明代重修的“古庙”。依托12孔石头窑洞,打造了“十里村党群服务中心”,展示1958年以来十里村村史,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教育、产业培育、文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
 
       如今,十里村正在走上一条依托乡村旅游的转型发展路。向全县旅游龙头企业——“太旅股份有限公司”投资94.3万元,第一年10%分红,以后每年按6%分红。部分群众搞起了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有了开设“农家乐”的打算,有的甚至结伴到5A级景区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考察,有的在“天下第一岭”摆摊销售土特产品,改变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形成“面向游客背朝山”“路边西红柿、村中农家乐、晚上算收入”的局面,走上了“种植+农家乐、观光+采摘、销售+分红”的转型发展之路,跑出了“十里速度”。
 
       “下一步,十里村将以农文旅为重点,打造‘十里八香’特色品牌,构建民俗、民风、民情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十里村,让更多的人爱上十里村”,向永芳说。生态建设描底色,劲风满帆启新航。新征程上,十里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来源:今日农业杂志
 
 
更多>同类乡村振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