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在希望的田野上——访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会长刘永富

日期:2023-08-08     来源:中国志愿    浏览:440    
核心提示:盛夏,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在北京西三环附近的一个幽静的院落,我们专程拜访了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会长刘永富。 在约定

       盛夏,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在北京西三环附近的一个幽静的院落,我们专程拜访了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会长刘永富。
 
       在约定的时间,刘永富会长在楼下等我们。看上去他精神状态很好,面色红润,声音洪亮,身体很壮实。
 
       为了让我们对他们促进会从事的工作有所了解,他先带领我们在一层大厅参观正在推进的几个项目的图片展示,边看边给我们介绍。他的湖北普通话很有感染力,一个个原本抽象干巴的志愿服务项目,在他的娓娓道来之中,立刻变得立体、鲜活而又生动。接着,他又带我们来到主办公区,在一个近千平方米大小的开放式网络平台,工作人员正在埋头工作,整个大厅静谧无声,只有键盘的轻轻敲击声和低声的交流,显示出这里工作的高效和运行的有条不紊。在靠近门口的墙上,是一面大型的电子显示屏,上面数字闪烁,更新变化不断,各类项目信息一目了然,应有尽有。他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开发运营的中国社会帮扶网运行平台,能够为全国广大农民提供各类线上信息服务。
 
       真诚、睿智、干练、健谈,各项工作了然于胸,驾轻就熟,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我们与他交谈的话题是在他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如何投身到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中的。
 
       有一种责任,叫扶贫
 
       2013年11月,中央一纸调令,把时任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刘永富调回北京,出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
 
       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职务调整,刘永富并没有思想准备,但得到消息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熟悉历史的刘永富深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被贫困困扰了几千年的国度。在《诗经》中,古人就表达了对富足的向往,但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对贫困始终没有消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只是文人雅士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才是百姓真实状态的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具有了彻底摆脱贫困的基础和条件,新中国的减贫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脱贫的进军号。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党中央调他来担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这其中蕴含着多么充分的信任,又赋予了多么重大的责任。
 
       强烈的使命感,使他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的岗位上寝食难安,夜不能寐,唯恐一丁点的疏忽和闪失而给工作造成被动和损失。
 
       刘永富上任时,按照当时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2013年的中国,还有8249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到2020年底要实现全部脱贫,这意味着在这6年时间内,每年平均减贫137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10万人。
 
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做报告。
 
       在7年半不算长也不算短的时间里,刘永富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在旅途”。为了掌握贫困县、贫困乡和贫困村的真实情况,掌握准确的第一手材料,他必须马不停蹄地跑,老少边穷地区的许多贫困县他都去进行过调研。就在这“跑”的过程中,他看到了真实的贫困,拿到了准确的数据,“跑”出了真知,“跑”出了办法,也“跑”出了感情,更获得了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的信心和力量,增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我赶上了好时代,赶上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总书记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刘永富感慨地说。
 
       刘永富深情地回忆起桩桩往事。从2013年到2021年,他担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的这7年半时间,是脱贫攻坚最吃劲的几年。习总书记亲自抓扶贫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跟随总书记等领导同志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先后有几十次之多。他深深地感受到,总书记有着真挚的人民情怀,把扶贫事业当成自己的政治责任、历史担当。在脱贫攻坚的日子里,总书记的足迹遍布贫困地区,许多生动的画面刘永富记忆犹新。每到老百姓家里,总书记都要摸摸火炕的温度,摸摸被褥是不是软乎;掀开锅盖看看老百姓吃的是啥,端起水喝一口;亲切地抚摸小孩子的头,热情地拉起老人的手,了解家里的收成,询问饮水、行路、上学、看病、养老等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那个时刻,无论是陪同人员,还是群众,都感觉总书记是亲人。他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是发自内心的。
 
       刘永富说:“一路走来,我们跟着总书记考察调研,既了解到了大量最贴近实际的真实情况,又亲耳聆听了总书记许多重要而具体的指示,使我们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根本的遵循。”
 
       有一种品格,叫担当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社会不缺少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缺的是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
 
       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对刘永富启发很大。于是,他积极倡议和精心策划成立扶贫志愿服务组织。终于在2016年4月,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正式成立了。此时的他还是国务院扶贫办主任,按规定现任部级领导不能兼任社会组织负责人,但由于这个促进会的特殊性质和脱贫攻坚工作的特殊需要,经有关部门和领导批准,由刘永富担任首任会长。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也就在这年2月,已经年满63岁的刘永富完成了他的光荣使命,不再担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然而,他一天也没有赋闲,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的工作上来。2022年4月,鉴于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党的“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有关部门决定将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更名为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刘永富继续担任会长。
 
       刘永富说,促进会更名只是名称上的变化,但我们初心不改,工作性质不变,干劲不减。原来已经在做的工作继续往前做,同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又增加一些新的服务项目,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有效、更加受欢迎。
 
       我们请他介绍一下促进会当前所做的主要工作,他如数家珍,把促进会的主要工作形象地概括为“339工程”,即,积极推进“三个平台”建设、认真打造三个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倾力培育九个特色优势产业。
 
       我们饶有兴致地听刘永富解读他们的“339工程”。
 
       关于“三个平台”,他说所谓“三个平台”,就是依托促进会主办的中国社会帮扶网建立三个志愿服务数字平台,分别为数字乡村平台、公益帮扶平台和消费帮扶平台。
 
       刘永富说,你们刚才进门时看到的那个大厅,就是中国社会帮扶网的办公地。前几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这个网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通过搭建扶贫对接、众筹扶贫、消费扶贫3个平台,为精准扶贫提供信息化服务,发布贫困人口帮扶需求740万个,对接成功580万个,接受捐赠10.75亿元。因贡献较大,这个项目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2022年1月8日,中国社会帮扶网全新开发的数字乡村平台“我们村”正式上线,并在湖南省常德市、邵阳市启动试点。这个平台具有政策发布、村内信息、村民互动、我的乡愁和爱心超市五大板块,涵盖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领域的各类信息。目前这个平台已在湖南等5个省推广运用。
 
       关于三个示范项目,刘永富说是指他们精心培育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强直性脊柱炎健康工程”、“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行动”这三个针对性强、深受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群众聚居区。由于地处偏远、高山阻隔等各种原因,这里长期处于深度贫困之中。新中国成立70多年了,在这里出生的彝族儿童不会讲普通话,上学后基本上听不懂老师的普通话授课,更看不懂汉语课本。语言交流成为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最大障碍。
 
       刘永富说,有一次他到某县调研扶贫工作,当地组织了一些学前儿童表演节目,有的背唐诗,有的表演朗诵。“我顺手拉了一个儿童过来,简单问了两个问题:家里有几口人?是哪几个?”喜欢较真的刘永富笑道:“那个儿童在别人的提示下,比划说家里有6个人。但让他说出是哪6个,他就不会说了,说明这个孩子既听不懂也不会用普通话。”由此,刘永富萌生了一个想法,在四川大小凉山地区对3至6岁彝族儿童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的帮扶活动,为他们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凉山州共有60余万儿童接受了这个项目的培训,合格率达到97%以上。
 
在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实施现场,刘永富与彝族儿童在一起。
 
       刘永富接着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健康工程”和“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行动”,是促进会开展的另外两个志愿服务示范项目。2019年以来,促进会在832个贫困县开展强直性脊柱炎健康工程,一共筛查出10784人,救治5500多人。但据调查,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强直病患者,促进会准备投入更多财力物力,面向全国农村开展强直健康乡村志愿服务项目。“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行动”是针对广大农村白内障患者开展的项目。我国目前白内障患者每年在400万例左右,这个项目自2018年3月启动以来,通过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面向中西部农村白内障患者开展手术救治,并为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提供救治资金补助,是目前国内救治白内障患者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眼科公益项目。到2022年底,促进会组织近千家医院在中西部22省共筛查2189万人次,救治195万余例,接受经费资助的患者达45万余例。2021年9月,该项目荣获第11届“中华慈善奖”。
 
       关于倾力培育九个特色优势产业,刘永富说,积极开展产业扶持是新形势下巩固脱贫成果,向更高层次乡村振兴迈进的重要举措,促进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重点给我们介绍了促进会开发并培育的9个特色产业品种,分别是油茶、油橄榄、核桃、杂交构树、酿酒葡萄、青藏高原青稞与牦牛、新疆南疆核桃与红枣。
 
       求真务实、善于钻研的刘永富,做任何事情都要深入调研,并获取科学的依据。例如发展木本油料,就是促进会下大力扶持的产业。刘永富和科研人员进行过充分的研究,发现木本油料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是乡村发展的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值得大力推广。为推动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刘永富多次带队深入重点产区调研,与当地政府、油企、专家等座谈,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措施。
 
       还如促进会正在扶持的杂交构树产业。对这个分布广泛的树种,包括记者在内的很多人还缺乏了解。大概是看出了我们的困惑,刘永富说:“很多人不了解构树,实际上这是一种在中国分布很广,而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树种。构树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很高,营养全面。构树嫩叶既能作人类食物,也能作牲畜饲料,尤其适合做奶牛的高蛋白减抗饲料。目前我国蛋白饲料绝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紫花苜蓿、豆粕等,如果多以构树叶代之,可大量减少进口。”
 
       为推动九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刘永富带领促进会,积极动员和聚合社会力量,培育重点企业、强化科技支撑、扩大市场销售、对接金融资源,还专门组织专家编写了系列丛书《中国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蓝皮书(2022年)》。
 
       说到这里,刘永富让工作人员给我们找来两套新出版的“蓝皮书”,九大产业,每个产业编写了厚厚一本,沉甸甸的。
 
       2023年6月10日至12日,促进会会同39家单位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峰会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在农展馆举办的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近400家企业携2300多种特色优势产品参展,涉及脱贫县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500个。展销期间,举办抖音公益乡村守护人助农对接会和12小时专场直播带货,线上线下联动,活动有声有色,十分热烈踊跃。
 
       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各项事业正风生水起。
 
       有一种情怀,叫忠诚
 
       今年已经六十开外的刘永富满头华发,但精神饱满,壮志不已,对以志愿服务促进乡村振兴充满信心和激情。
 
       他的老家在湖北随州。这里位于巍巍的大洪山麓、江汉平原北部,峰峦起伏,森林茂密,风光秀丽。这片神奇的土地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也是革命老区。1957年4月,刘永富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小时候吃不饱饭,我对贫困是有很深体会的。”刘永富沉重地讲起小时候的故事。
 
       1974年12月,不满18岁的刘永富入伍,成为空军工程兵的一名战士。勤奋、踏实、富有进取心的他在部队进步很快,后来被提为干部,并被调到空军后勤部机关工作。1987年4月,刘永富转业到地方,成为国家劳动人事部的一名机关干部,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先后担任了劳动部办公厅值班室副主任兼部党组秘书、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四局助理政务专员(副局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主任等职。2002年2月,不满45岁的刘永富成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在当了近6年副部长后,2007年12月,他离开北京,前往遥远的大西北,担任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在那里又工作了6年,2013年11月,刘永富被任命为国务院扶贫办主任。他是国务院扶贫办第五任主任,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在他的任内,中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减贫工程。欣逢盛世,并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他无比自豪。
 
       问起在长期的领导岗位上有哪些经验和体会,他谦虚地说,没有什么经验,如果说还有一点感悟的话,那就是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琢磨做事。如果不做事,不要说当领导了,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价值都无从体现。他回忆在甘肃任常务副省长时,省里有一家烟厂,他就专门去抓这家烟厂,短短几年就把这家烟厂的利税从30多亿元搞到140多亿元。甘肃是劳务输出大省,有500万农民在外务工。刘永富在甘肃工作期间,每年都要代表省委、省政府去看望农民工。他说,“我去慰问农民工,拜访当地政府部门,恳请他们善待农民工。”
 
       刘永富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我有几件事是经得起检验的。”他说:“从2002年当副部长起,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不拿稿费、讲课费。这么些年来,我坚决不破这个例。”
 
       “我在促进会兼职不兼薪。从这个方面说,我是一个纯志愿者。在促进会食堂吃工作餐,我跟员工一样一天交15块钱。”刘永富说:“我先后多次分房,但我始终只有一套房子。”
 
       他回忆,在脱贫攻坚最吃劲儿的时候,有一年他只休息了5天,其他时间全是铆足劲儿在干工作。“应该感到很幸运,既完成了中央交给我的工作,身体又没倒下,很不错了,我很满足!”刘永富笑道。(慈爱民 郭庆)
 
来源:中国志愿

 
 
更多>同类乡村振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