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国农匠 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2023-08-1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15期    浏览:485    
核心提示: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在十四五期间,挖掘一批传统工艺和
 
       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在“十四五”期间,挖掘一批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者,认定若干技艺精湛的乡村工匠,遴选千名乡村工匠名师、百名乡村工匠大师,培育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工匠队伍;建立和完善乡村工匠培育机制,激发广大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的荣誉感和创新活力。这对激活乡村人才“源头活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乡村工匠有助于人才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挖掘、培养、壮大乡村工匠队伍,可以推动这些“土专家”“田秀才”向专业人才方向发展,有助于激活存量,搭建乡村人才“蓄水池”,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同时,在乡村培养技能型人才,帮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有利于发挥其“传帮带”作用,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带动致富增收;有利于确保传统手艺和劳动技能得到传承和发展,更好助推乡村振兴。
 
       培育乡村工匠有助于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内容。乡村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步之内,必有工匠”。这些深藏不露的能工巧匠曾经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乡村工匠”式微,一些传统技艺逐渐淡出大众视野,随之式微的还有其承载的乡土文化。培育发展乡村工匠队伍,能够激发乡村文化活力,雕琢最美乡愁,传承乡村记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培育乡村工匠有助于产业振兴。曾经有大批手艺人活跃在农村社会,用一双双巧手制造出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如今,立足乡村振兴新征程,各地积极谋求把小手艺做成大产业、形成大市场。一些地方将当地传统工艺挖掘出来,建立手工艺专业村、专业镇甚至专业县,发展特色产业,提速乡村振兴步伐。要把乡村技艺做成大产业,必须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乡村工匠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乡村工匠面临人才流失严重、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体系不科学、工匠精神弘扬与传承不够等诸多难点堵点问题,应引起重视。
 
       构建多元工匠培育机制,催生乡村振兴“生力军”。在挖掘现有乡土人才的同时,努力抓增量,加快培养一支懂技术、爱家乡的乡村专业人才队伍。采用政府、专家、院校、企业四方联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专业化培训服务;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加强新兴农业技术专业培训,提高新型农业工匠理论基础;因地制宜,立足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实用的培训课程标准,举办乡村工匠技能和职业技术大赛,培养实用型人才,形成立体化乡村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建立以实操能力为导向、实用技能为重点的综合评价体系,给“土专家”“田秀才”颁发技能等级资格证书,激发他们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
 
       配套相关扶持政策,弘扬工匠精神。出台相关激励扶持政策,探索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让乡村工匠受尊敬、有荣誉、得实惠;培养耐心专注、精益求精、至臻完善的“工匠精神”,提高乡村工匠的社会美誉度;加大宣传力度,塑造新生代职业农民懂专业、懂技术的“大国农匠”形象,扩大乡村工匠的榜样示范效应;探索保障就业、安居、医疗、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让乡村工匠舒心、顺心、放心地带动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领农民致富。
 
       培养乡村工匠,既是对人才的尊重,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更能促进产业发展。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让乡村工匠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2023年第15期
 
 
更多>同类乡村振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