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冬日,气温骤降。位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揉谷镇的杨凌良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里,小麦已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今年以来,杨陵区以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提升“1123”工程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在全域范围内加快建设1万亩高标准主要农作物良种试验示范田,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由杨陵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园区办、揉谷镇、五泉镇组成建设工作专班,通过实施农作物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五良”协同模式,初步构建了以先正达、良科、秦丰、伟隆、登海等标杆企业,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杂交油菜中心等科研院所为引领的多层次、全链条、体系化龙头种业发展集群,以良种基地统供统繁、现代农业技术和先进种植方法普及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小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目前万亩高标准良田在科技的强大支撑下加速形成。
时下,一片片规模化的高标准良田已投入生产,一处处小田块的良种正扎根生长,一批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正在快速成长。
“龙头种业集群”引领作示范
高标准的良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12月7日,记者在杨凌良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找到了答案。放眼望去,1400亩的基地一条条硬化的生产便道直通田间地头,连片的小麦行间笔直、麦棵毗连。
高标准良田建设,每一方地块都是新的探索。在高标准良田建设过程中,杨凌良科从土壤培肥、品种优选、技术管理、农机配备等方面入手,实现了“普田”到“良田”的蜕变。
“在土壤肥力方面,每年秋播前我们会施3吨羊粪,期间每亩增施小麦、玉米专用肥140斤,补充微生物菌肥25斤;在品种上,选择良玉99、西农926高产优质抗性好的品种;从田间管理方面,我们使用碳基肥、用无人机防虫除草,玉米种植使用宽窄行种植和植株增密、后期增粒重等手段。”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玉米研究院院长刘新江说。
据刘新江介绍,在建设初期,他们对基地300亩土地增加土层深度,进行沙土地改良,提升土壤肥力。除此之外,为基地配备了总动力1000马力的农机,涵盖深松、深翻、平底、旋耕、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方面面,还引进了双旋分层施肥宽窄行播种新型农机。
“育种土地的要求更高。通过一系列举措,基地的耕地总体质量得到新跃升,土壤肥力明显增强,更能适应良种选育要求。”刘新江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基地已经开始承接玉米制种、实训培训、示范推广等工作,为全区良种统繁统供、农民技能培训、先进技术示范推广贡献了重要力量。
一片片高标准良田已投用,一处处新的良田正在加速建设。近期, 在杨陵区揉谷镇,陕西登海种业有限公司正在加速建设300多亩的标准化创新示范基地。目前,150亩的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水肥一体化施工。
“今年,我们种植了200多亩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新品种360多个。秋播种植了260多亩小麦品种,其中陕西省小麦品种审定试验35亩,试验示范新品种100多个。”陕西登海种业有限公司杨凌试验站负责人雷文妮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登海种业完成了基地土壤改良培肥,还将陆续完成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良种选育、农机具及仪器购置等工作,加快高标准良田建设。“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杨凌建设农作物品种生物育种研发中心、种子加工中心和种子仓贮、种质资源库。”雷文妮说。
“目前,我们实施了粮农集团(杨凌)良种示范基地基础设施提升、杨凌秦丰种业生物育种试验基地建设、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建设等5个重点项目。8家实施主体完成土地平整、土壤改良、高效节水设施改造、科研中心、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设及农机具购置等基地提升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76亿元,提升改造良种繁育基地6000亩。”杨陵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贾蕊泽说。
政府统供为农户选“良种”
2022年10月10日,一辆满载小麦种子的卡车开进了杨陵区大寨街道寨西村村委会的院子里。
“种子送上门,真是服务到家,真的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有了这些良种,来年的丰收就有希望了。”望着分到手的小麦种子,寨西村村民高保会喜笑颜开。
一粒粒种子播下,一张张丰收图景。
据石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增辉介绍,去年收获时节,他在邻村发现,政府提供的种子,亩产基本都在1000斤左右,确确实实比原来种植的种子好,为农户增加了收入。
虽说农民年年种粮食,年年选种子。但对于五泉镇毕公村的马发浩来说,市场上的种子品种多,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种植的种子,还是很难。
“去年种植了政府配发的‘伟隆169’,从收获情况看,亩产超过1000斤,和原来种植的老品种相比,每亩增产近200斤。今年我又种植了配发的‘西农511’,从目前来看,长势非常好。总的来说,政府统一配发良种,比我们自己去市场上找要靠谱得多,同时政府还有补贴。”马发浩告诉记者。
今年秋季,元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始统一管理200亩土地。“几乎60%的面积都种植了政府配发的‘西农511’小麦品种,总共13500元,其中我们只花了4500元,其他都是政府补贴的。”合作社管理员李满民难言心中喜悦。
“为加快示范田建设进度,引导更多农户开展高质高效良种繁育工作。近两年来,经过西农大小麦专家教授的推荐,我们以‘群众自筹+政府补贴’(群众出三分之一,政府补贴三分之二)的形式,每亩地为群众节约生产成本60元左右,累计为农户发放‘西农511’‘伟隆169’两个良种46.5万斤。”杨陵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徐鸿毅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杨陵区农业农村局为五泉镇和揉谷镇配发了小麦宽幅沟播机,今秋播种面积已经达到500多亩。
“良法+良技”让农户成为“种田能手”
“看看,快看看,看人家的麦子种的多好,行间多齐整。”
“大企业就是不一样,比咱种得规范多了。”
12月7日,杨陵区首批粮食作物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吸引了各镇办51人参加,在现场观摩环节,大家纷纷讨论着。
学习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睿通过课堂教授和现场教学,为农户培训了小麦高质高效栽培、小麦“3335”宽幅沟播技术。
“我们从备耕、备播、播种等方面入手,多渠道、多路径向农户普及知识,让群众告别‘靠经验管理’的种植方式,让他们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睿说。
今年以来,杨陵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已累计开展粮食作物等时令性培训30余场次,受益近3000人次。
记者了解到,在高标准主要农作物良种试验示范田建设中,杨陵区农业农村局针对区内三道塬不同土壤情况和时令、气候,为群众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卡、技术明白纸,多措并举引导群众应用新技术,科学开展粮食作物施肥,夯实粮食丰产增收基础。同时,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持续开展“一喷三防”统防统治。
“效果很明显,作物发病率降低了,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此外,从种植技术上来讲,我们还向农户推广了小麦‘3335’、玉米‘5335’集成技术,其中包含了土壤深松、施肥等多方面技术,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徐鸿毅说。
从“示范”到“普及”,从“粮田”变“良田”,建设高标准主要农作物良种试验示范田既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举措,又是对杨凌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能力和水平的检验。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示范、显特色、能推广’的目标,持续推动项目高质高效实施,不断强化产业服务能力,加速建成有看头、有学头的示范推广基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和模式,全力推进‘1123’工程成规模、见实效。”杨陵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荣国说。
来源: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