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当上股东,领上‘年终奖’!多亏了于支书当时劝我‘借’土地给村集体合作社,不然现在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分钱咯!”刚领到分红资金的建档立卡户林国珍感慨。
林国珍口中的于支书,是贵州省开阳县清江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中支书主任“一肩挑”的于铭,也是乡亲们口中的“兵”支书。当过兵、进过车间、创过业的他成为了组织眼中“头雁”的不二人选。
“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分散不连片,产业发展规模小散乱,基础设施不完善,群众思想较守旧”是曾经国家级二类贫困村清江村的真实写照。为撕掉清江村长期贫穷的标签,开阳县一直在为寻找适合的“一肩挑”人选,直到2021年于铭“接棒”回乡。
“发展产业是撬动乡亲们致富、过上美好生活的‘硬杠杆’”。刚上任的于铭深知这一道理。于是带领村“两委”走上了以猕猴桃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路子,并探索尝试“借地反领”模式,以村集体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整合扶贫资金项目申报,把群众的土地‘借’来,将产业落地实施好后,由群众把已建好的果园‘领’回进行后期管护,根据收益再按比例进行分红,将以往村集体发展中群众“靠边看”转向“主动为”。
对于借地反领之初就吃到的“闭门羹”,于铭动员全村党员一道上门游说,帮助群众算清经济账、优势账、分配账,成功吸引了70余户群众主动参与。目前,该模式辐射带动下,田冲村150余户群众规划发展猕猴桃种植1200余亩,预计全面投产后,户均增收1.3万余元。
清江村村党组织书记选拔的成功只是一个缩影。在村“两委”换届期间,贵阳市打破村(社区)内选人思维定式,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治穷”选能人、扭住“治乱”选硬人,充分聚焦产业发展、排查矛盾、化解纠纷等工作的需求,精准选拔村“两委”班子。
2021年11月,黄桂兰成为了息烽县青山苗族乡绿化村的党支部书记。刚履职时,村民对她都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个才30岁的小姑娘把持不住村里面的大大小小事务。可是随着宅基地改革、农村“五治”等工作的开展,人们对黄桂兰的看法逐渐改变。
“张大哥,听说过两天你小孩满月了,你们准备整几桌庆祝一下?”3月18日,在得知张某家中准备为小孩办“满月酒”时,黄桂兰立马组织红白理事会成员登门拜访。
“现在我们大力开展‘治风’工作,是为了让大家减轻‘人情’负担,你们这样做会坏了我们“三和村寨”的规定,违反我们村规民约,是要被纳入黑榜上亮相的。”最终一句句有理有据的话将“满月酒”扭转成了7个人的家宴。
据了解,之前的绿化村是环境卫生“脏乱差”、滥办酒席的典型代表。黄桂兰上任后,将村寨的新时代乡风文明塑造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力贯彻落实“五治”工作,依托“三和村寨”的创建经验助推“治风”工作的落实。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收集群众的痛点、难点,修订村规民约,组建了以老党员、“新乡贤”、致富带头人为主的红白理事会,并通过建立红黑榜、评选最美家庭等强有力举措清除陈规陋习,营造了文明新风。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去年农村基层换届以来,贵阳市着眼“振兴”选贤人,统筹村内选、村外引、跨村找等多种方式,聚焦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复退军人等群体,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候选人既全面考察一贯表现,又延伸考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担当作为,全市996名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
为提高新履职村干尽快进入“战斗”角色,更好履行岗位职责,握好握实再出发的“接力棒”,贵阳市开展新履职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合理设置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村“五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必修课”,采取“集中漫灌”的方式进行全覆盖培训。
与此同时,贵阳市发挥贵州(清镇)职教城及市属高校资源优势,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采取网上自学和集中面授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从今年开始,每年组织300名以上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依托“筑红云”平台建设便捷高效的网络学习阵地,根据村党组织书记工作需要收集整理学习内容,建设在线学习精品课程库,精准推送优质学习内容。
针对长期以来,村党组织书记经济待遇偏低,很多村干部工作付出与报酬待遇不成比例,不得不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组织自己的家庭收入等问题。贵阳市立足实际,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保障水平,明确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基本报酬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倍标准核定,其它村干部报酬涨幅比照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涨幅核定,全市“一肩挑”村干部基本报酬提高至5000元/月,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提高至4700元/月。加大从“五方面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力度,将表现优秀的6名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到乡镇党政班子,并突出表彰奖励重点向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基层和乡村振兴一线倾斜,将村干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充分激活村干在乡村振兴中的干事创业动力。
来源:中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