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做强特色产业 推进乡村振兴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茅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邢青松
编者按:全国人大代表邢青松是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茅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就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问题,求是网记者对邢青松代表进行了专访。求是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您和茅城村乡亲们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邢青松代表:
我从部队退役后响应创业号召,回到家乡发展螃蟹养殖这一特色产业。2008年,我带领乡亲们创办了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把高淳当地分散的螃蟹养殖经营户组织起来,共同抱团致富。2010年,我又联合南京、苏州、无锡等五市区域内的水产养殖户和水产品经纪人共同组建江苏首个省级水产合作联社——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进入新时代,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对螃蟹养殖区进行规模化、科技化、生态化改造,实现了螃蟹产业发展主体职业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营销品牌化。我们高淳先后收获全国第一个有机螃蟹证书、第一个国家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标准、第一个国家级中华绒螯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等荣誉。高淳区螃蟹养殖成为产值规模超3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跨度20余个行业、惠及10多万农民的全产业链产业。
从1992年我投身螃蟹养殖,到成立青松联社带动10多万农户共同致富,发展螃蟹养殖这一特色产业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也给乡亲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党员,能带动乡亲们致富,为乡村全面振兴做点贡献,我感到特别骄傲。
图为邢青松(右一)查看蟹苗的品质。
求是网记者:
去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年以来,您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邢青松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2023年年底,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我们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地方实际,把发展螃蟹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以科技赋能产业、建立供应链中心、开展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发展壮大高淳螃蟹产业,让农民走上共同致富路。
此前,我们发现高淳区螃蟹养殖水平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有的养殖户亩均收益超过1万元,有的却每亩亏损两三千元,其中种苗的好坏是螃蟹成活率高低和规格大小的重要因素。为补齐良种繁育这一短板,青松联社以南京固城湖河蟹产业研究院为依托开展苗种研发,在苏北沿海选定河蟹繁苗基地1000亩,每年优选螃蟹亲本繁育河蟹种苗6000万只,约占全区用量的1/3,并低于市场价供应给农户,这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保证了种苗质量。同时,为让社员的螃蟹产得出、销得掉,卖上好价钱,青松联社在加强品牌专卖店建设的同时,新建供应链运营中心和螃蟹暂养醒水池,实现螃蟹养殖、捕捞、收购、暂养、包装、储运、销售等一条龙服务,螃蟹直销到全国乃至海外。2023年,我们指导帮助养殖户销售螃蟹实现收入6亿元,农民户均增收1.28万元。
求是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您如何理解乡村人才振兴?
邢青松代表:
去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我们代表们进一步探讨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时深刻指出,“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在多年乡村工作中,我也深刻认识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在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国家已经有明确导向,有很多政策支持,乡村振兴人才也逐渐增多。以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为例,我们23家水产养殖企业已经不同于传统养殖了,无人机投放饵料、机械化除草这些新技术都用上了,而运用这些先进技术的都是年轻人。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乡村人才工作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一方面,培育更多乡村人才、乡土专家和农村能人。乡村本土人才长期扎根在农村,熟悉家乡人文环境和资源禀赋,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要健全选拔培养使用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建设一支懂“三农”、懂市场、懂管理的本土人才队伍。注重加大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农民大学生等本土人才的培育力度。
另一方面,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我们在高淳区成立江苏省河蟹产业研究中心,着重加强河蟹基础技术研究;成立南京固城湖河蟹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推动以市场为导向解决成果转化。这既促使以往养殖过程中靠“碰运气”变成了现在的“讲科学”,同时也给农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农业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同时通过农技专家带徒弟等方式开展田间教学、入户指导、远程技术服务等接地气的培训,让更多的人才涌现出来。
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人才投身于广阔的农村天地,我们农业现代化前景一片光明!
来源: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