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是河南省宝丰县西部的一个小村庄,因汝官窑遗址的发现,现在已经名声在外。这里不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汝官窑遗址所在地、省级传统村落,还是宝丰县第一个“超亿元村”。当前,汝瓷烧制已经成为宝丰县新的产业增长极,且正像水中的涟漪一样发挥着辐射效应。在汝瓷烧制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就是国家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乡村工匠名师王君子。
王君子在进行汝瓷制作。
生于1960年的王君子小时候常听到村里走街串巷的小贩吆喝:收瓷碗、收瓷片……这令他对那些暗藏着无数文化密码的青瓷碗、瓷片,心驰神往。
高中毕业后,王君子与别人合伙开过煤窑、炼过焦,办过石子厂。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几年后,王君子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汝瓷上,进而开始了潜心钻研的历程。
1987年,上海博物馆向世人宣告:汝官窑之谜揭开,清凉寺窑就是汝瓷的故乡。这在全国古陶瓷界乃至考古界引起不小的轰动。此后数十年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凉寺遗址进行了数次挖掘。同年,王君子自筹资金,购置材料建起试验窑炉及手工作坊,并跟随县紫砂厂技术员王留现学习汝瓷造型制作和烧制,开启了汝瓷研究制作的新征程。2000年10月,河南省文物局、宝丰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宝丰清凉寺汝官窑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彻底揭开了汝官窑的神秘面纱。
在考古队对遗址进行挖掘时,王君子发现现场清理出不少异色土。凭直觉,他认为这些土很有可能是古窑匠制作汝瓷所用的釉料,于是他用塑料袋将那些瓷土装了一些带回家。经细心研究,他发现那些瓷土果真是古代用来烧制汝瓷而配制但没来得及使用的瓷釉料。随后,王君子把从遗址收集回去的釉料进行筛选、清洗,与自己在深山寻找的多种瓷土一一比照、研究,再分别把两种釉料进行试烧,不断摸索研究釉料配置。2005年,王君子成立宝丰县第一家汝瓷研究所——平顶山宝丰清凉寺汝瓷研究所,使汝瓷烧制有了技术依托。为解决天青釉配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他先后到禹州市神垕镇、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浙江省龙泉市等传统青瓷生产地考察拜访求教,坚持把经验、成分、理论、实操结合起来,经过上千次的试验,终于攻克了汝瓷的核心技术难关——釉料配比。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使汝瓷天青釉的釉料配制更加科学完善,同时也解决了胎釉结合的一道道难题。
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和摸索实践,王君子烧制的汝瓷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选料考究,胎质细腻,造型独特,胎薄匀称,古朴典雅,端庄秀美,撇口、圈足、深腹、瓜棱腹、曲腹、弧腹、直腹、斜直腹各种器形俱备。特别是王君子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玛瑙入釉,在窑内温度气氛的影响下,形成了带有神秘感的天青、月白、天蓝、粉青等釉色。在放大镜下观察其作品,隐约可见玛瑙结晶体,气泡稀疏,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红润感,犹如旭日东升,又像彩虹悬挂,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别有洞天,可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汝瓷内含秀而静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2005年底,王君子倡导成立了宝丰县清凉寺汝瓷协会。他经常把会员们召集起来,利用协会这个平台进行瓷器评比,即每个人选取自己新烧制的作品带到会场,大家公开品评,探讨用了什么工艺,造型是否精巧,烧制火候如何,釉色呈现是否完美等。对好的作品给予鼓励,指出好在哪里,对有瑕疵的作品,提出修改建议。此后多年,会员们在烧制过程中遇到问题,王君子总是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有时一整天都在会员家观察火候,甚至亲自下手,帮助其解决问题。
凭着对汝瓷艺术的满腔热爱和在汝瓷烧制技艺方面的独特天赋,王君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成为清凉寺村乃至宝丰县汝瓷研究的领军人物以及宝丰县汝瓷产业的“领头雁”。在国内外的展示展销活动中,王君子屡获大奖,其作品被国内外多个博物馆收藏。2013年,王君子被原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化遗产保护评审委评定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汝瓷烧制技艺)。2018年,王君子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获评2021年度“河南非遗年度人物”。2023年,王君子被河南省乡村振兴局等10部门认定为首批乡村工匠名师,并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能工巧匠”。
为让汝瓷烧制技艺永续传承,王君子注重招徒授艺,近年来先后收徒20多名,毫无保留地向年轻人传授汝瓷的手工制作技艺、胎釉配料、施釉烧制等汝瓷烧制的传统工艺流程和釉料配制。这些徒弟中有两位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8位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10多人拥有自己的企业、研究所和作坊。王君子还积极推动汝瓷文化进校园,通过与本地中小学联谊,每年定期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为学生讲授汝瓷文化,并组织中小学生参观他的汝瓷研究所,观看汝瓷制作流程。同时,他还经常深入到汝瓷烧制企业、作坊进行指导,促进汝瓷产业的发展,带动脱贫户增收和乡村产业振兴。据初步统计,他和徒弟们的企业、作坊吸纳40多名脱贫户就业。
2016年,清凉寺村村民王亚丽的丈夫因车祸去世,王亚丽与一双儿女相依为命,生活陷入困顿。2017年,王亚丽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知王亚丽的不幸遭遇,王君子主动找到她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学一门技术就是端上了金饭碗。咱村缺少汝瓷制作人员,现在正是你学习当手艺人的好机会。”此后,他便亲授王亚丽汝瓷制作技艺。王亚丽心细、手巧,短短几年间,就掌握了制作、修坯、修釉等技艺,用勤劳的双手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生活。
王亚丽仅仅是宝丰县众多群众通过汝瓷制作摆脱贫困的一个缩影。当前,汝瓷产业已成为宝丰县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一张亮丽名片。这背后,王君子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王君子所在的清凉寺村现已发展汝瓷烧制研发企业、手工作坊近百家,吸纳本村和附近村庄农户就业达千余人,年产值1.69亿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8.9%。也正是凭着这张成绩单,清凉寺村先后获得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等殊荣。
汝瓷作品——莲花碗
汝瓷作品——纸槌瓶
多年来,王君子先后到各地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参加文化交流,展示汝瓷技艺,弘扬汝瓷文化。2023年,中国汝瓷首次在日本举办专场展览。在为期10天的展览中,王君子每天都不辞辛苦地向外国朋友介绍汝瓷,推介汝瓷文化。
作为乡村工匠名师,王君子深感责任重大,他说:“从我一个人搞汝瓷到汝瓷成为产业,我感到很欣慰。汝瓷文化需要挖掘、传承。传承汝瓷文化是我责无旁贷的使命和担当,更是我的责任和义务。被认定为乡村工匠名师后,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在积极履行义务的同时,我还会做好对外交流,展示、宣传汝瓷文化的独特魅力。特别是,要利用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契机,把文化优势、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作者:潘运明 作者单位:河南省宝丰县乡村振兴局)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