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湾入海 蹚出“粤黔样板”共富大道

日期:2024-06-0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11期    浏览:614    
核心提示:一边是山区的璀璨新星,一边是湾区的海上明珠,东西部协作将远隔千里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贵定县与广东省广州市

一边是山区的璀璨新星,一边是湾区的海上明珠,东西部协作将远隔千里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贵定县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紧密地连接到一起。两地聚焦消费协作、产业发展、教育帮扶等关键领域,发挥各自优势,塑造了东西部协作又一典型样板。

“黔品出山+粤品入黔”
打破空间局限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威远工业园区贵州长顺八妹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顺八妹)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断,自动化的操作设备让工作效率有了质的提升。据悉,这条投入粤黔协作帮扶资金1988万元建成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及粮油储备与配送生产线,是目前贵州省内物理压榨规模最大的生产线,已实现全自动化、智能化、规范化运营。

长顺八妹的发展壮大得益于粤黔协作的深入,广东集黔优品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黔优品)联动大湾区市场订单与熊八妹菜籽油(长顺八妹旗下品牌)产业基地合作,通过免费提供种子给农户种植,并承诺回收油菜籽的方式,带动农民种植13.5万亩油菜,年收购油菜籽1.3亿元以上,涉及脱贫人口3万余人,让该企业的产品再也不用愁销路,具备了快速扩张的能力。

集黔优品是2022年4月广东军威实业集团与贵州现代物流集团旗下控股企业合作,在海珠区成立的首个跨省“反向飞地”(“飞地经济”的一种,指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资源相对匮乏地区主动出击,到相对发达地区设立“飞地”,通过跨空间的合作开发、园区共建等,推动资源整合和产业转移,变传统“飞入地”为“飞出地”)混合所有制企业。
产品培育方面,集黔优品选择茶叶、山茶油等产业基础好、生产规模大、具备市场影响力的品类持续开拓,打造“集黔优品”自有品牌;通过协助进驻“832”采购平台、南粤分享会等线上帮扶销售平台,聚焦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采购业务,完善渠道客户管理机制,助推贵州特色农产品生产端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在此基础上,集黔优品发挥企业油脂、豆粕等原料价格和贵州加工成本优势,使得“大湾区原料+贵州生产加工+大湾区市场”的模式实现黔粤两地原料、工艺、品牌、成品的市场流通大循环。

在广州市创新培育出的全省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乡村振兴产业协作基地中,贵州特色产业展示厅中“五馆”+“八中心”+“一基地”的功能布局,让人们不用再千里迢迢入黔,近距离体验贵州的文化、买到贵州的农产品成为现实。
运营首年,集黔优品实现“黔品入湾、湾品进山”,营收超10亿元,开创“黔品出山+粤品入黔”协作新模式,为探索“反向飞地”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集黔优品已与77家上游供应商合作,涉及1032款产品,与146家大湾区客户合作,并与19家大型企业达成采购协议,发挥议价优势助力各项目降本增效,为大湾区近200家消费帮扶馆以及近千家从事消费帮扶的企业提供“黔品”的集采集供一站式服务。

“黔地禀赋+湾区技术”
拓展特色产业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黔南州不仅是天然的避暑胜地,也孕育出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优特产品。

广州市海珠区派驻黔南州贵定县工作队发现当地的生态气候特别适合高山生态黄桃的生长,请专家多次论证后,占地1000余亩的高山生态黄桃示范基地正式建立。

贵定县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821.86万元修通基地产业路,实施水肥一体化、分选仓房建设、采后分选储藏三个农业现代化配套项目。同时,引进湾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营经验,解决山区果园管理、储存、运输的难题,做到果园施肥、喷药自动化管控,并严格分选出特级、A级、B级、C级果,精准把控黄桃品质。

2023年,贵定黄桃一经亮相就以其皮薄肉厚、核小肉嫩、软中带硬、清甜多汁耐储存的特性吸引了一大批“桃”粉。截至目前,贵定县高山生态黄桃累计种植达4000余亩、年产量110万余斤、产值达850余万元,逐渐蹚出了一条贵定黄桃产业的“致富路”。

相比于贵定县的“另起炉灶”,瓮安县则是深耕全县农业支柱茶产业,通过强化技术支撑、龙头企业带动、延长产业链条、擦亮产品品牌等多途径实现茶产业蓬勃发展。

瓮安县共有茶园20余万亩,年产量约1.5万吨,但缺乏茶叶深加工能力,产业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困局,本地特色茶叶品牌也一直未能孵化出来。

基于此,瓮安县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197.5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的瓮安精制茶加工厂,内设精制茶生产线5条,可完成包括黄金芽、白茶、收藏老白茶(紧压茶)等各种加工工艺。投产后,名优茶年加工产能超800余吨,产值达2.1亿元以上,带动周边12家茶企、 3.02万亩茶园生产以及8万余人务工,实现12家茶企增收1600余万元。

为了借助粤黔协作发展壮大当地茶产业,黔南州瓮安县培育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等省级龙头企业12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按照“茶园生态化、茶树良种化、加工规范化、产品标准化”的“四化”要求,推进茶园提质增效;通过茶叶病虫绿色防控、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茶叶专用肥推广等打造一批高质量欧标茶园示范基地,茶叶达到欧盟有机检测583项标准,抽检合格率达100%。

海珠区利用区内会展业资源优势,创设“会展业帮扶机制”,每年设立2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支持各帮扶地区产业产品参加大型展会,尤其是瓮安、贵定茶叶近年来已成为广州茶博会上的“常客”。在广州茶博会上,瓮安县欧标黄金芽茶、白芽茶等优质茶叶远销欧洲、阿联酋迪拜、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促进了“瓮安产品”向“瓮安品牌”转变,全县实现茶叶产值约20亿元。

“山区学子+湾区师资”
孕育无限未来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自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海珠区通过开展组团式帮扶,通过理念互通、教研互鉴、培训到位、提升硬件等多种途径,为贵州山区学子开辟优质教育新路径。

作为瓮安县最大的易地搬迁社区,映山红社区居住着从全县各镇村搬迁过来的1292户5336名群众。为了让搬迁青少年享受高质量教育服务,当地投入8605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4500万元)兴建瓮安县朵云学校,解决1100人的就近上学问题。

投入使用后,朵云学校与海珠实验小学建立结对关系,学习吸收湾区先进教学理念和办学经验。朵云小学开办仅一年时间,学生总成绩便由入学时的40.48分提高到70.59分。

同样的,2023年,贵定县接收帮扶地区教育系统来穗跟岗教职工207人,支教的教师带来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帮助同组教师梳理新课程的时代背景,分享教学策略,为贵定教育注入新动力和新活力。此外,海珠区多次组织教学专家团队赴贵定县开展教育帮扶活动,为当地教师累计开展培训30余期,培训人数1000余人次,并协助当地制定《贵定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实施细则》,在制度上规范县、校两级教研,带动全县备考水平整体提升。

说到教育帮扶,不得不提海珠区发动广州市南武中学帮扶贵定二中并与当地共建的“南武班”。“南武班”指的是广州南武中学按照“粤黔帮扶示范校”工作要求,在贵定中学设立4个特色化教学班级,由南武中学的教师任教,采取小班化教学,应用南武教学体系,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教育水平提升。

海珠区在“南武班”开展共建高水平学术型智慧型班集体行动,以远程“双师”课堂等方式,引导当地教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德育管理促成绩提高、“三思教学”、推广思维课堂研究成果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体验。

仅在“南武班”学习半年,多数学生年级排名就已突飞猛进,如学生王荣娇由高一下学期末的全年级排名167名上升为高二上学期末的全年级31名。上一学年,作为3个平行班之一的“南武班”,全校总分前10名的占7人,前5名全出自“南武班”,培优效果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海珠区在全县推广应用南武教学体系,通过创立“云端送教,粤黔共研”和“粤黔同心,携手共研”系列科研引领活动,解决乡镇学校在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同时,在海珠区的帮扶下,贵定的“一分三率”评价机制改变为“一分”(平均分)、“三度”(难度、到达度、区分度)、“三率”(优秀率、合格率、低分率)等多维度评价,利用数据对教学活动实行动态监控,实现精学。

在更好发挥帮扶作用方面,南武集团校总校长、贵定县教育顾问陈祥春表示:“我们将更好地把广州南武优秀教育管理理念融入南武班,分批帮扶指导教师打造精品课堂,助力教师能力培养。同时,提炼南武班经验、模式形成法宝,发挥好南武班示范引领作用。”

山海携手,“黔”景广阔。广东省始终坚持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持续强化帮扶举措、深化区域协作、拓宽协作领域、创新工作手段,助力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体现广东担当、作出广东贡献。(作者:申明涛 简思凤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农业农村局)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11期
 
 
更多>同类乡村振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