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左权县坚持“红色基因传承、绿色生态引领、产业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以左权·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为载体开展规划建设,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时代价值,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红色—山水—写生—旅游—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模式,蹚出红色资源活化、文旅融合赋能的山西路径,推动实现红色资源火起来、红色人物亮起来、红色精神扬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真正让红色文化形成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的发展态势。
案例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山西考察调研,反复强调要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继承和弘扬老区优良传统。左权县是一个以左权将军英名命名的县份,是太行革命根据地的诞生地、民主政权“三三制”的策源地、太行精神的发祥地。全县红色遗址269处,其中领导故居15处,战斗遗址30处、革命纪念地104处、烈士陵园1处,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 ”。2019年3月,左权县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属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但是,总体来看,左权县红色资源挖掘活化利用不充分, 乡村产业发展小而散,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不健全,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此,2021年以来,左权县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立足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依托全国闻名革命老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优势,充分发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和杠杆作用,将红色文化、研学写生、生态旅游相融合,建设左权·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整体提升麻田八路军总部片区,强力推进“红色左权 ”“清凉夏都”建设。目前,初步形成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特优农业品牌建设和红色文化价值转化,以文化振兴引领产业发展, 以构建联村成片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做法成效
山水为底,红色为本,扮靓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生态优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立足山美、水美、生态美的独特资源优势,按照左权县委、县政府“向山、向水、向田、向大美自然要产业”的发展思路,赋值太行山水,突出红色旅游新风貌新业态和太行乡土特色深度相融合,村庄存量资源整合改造升级和旅游配套服务建设有机融合。建设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打造红色研学基地,将红色书信、红色标识元素与乡村特色生态庭院打造相融合,将红色故事、红色事迹文化弘扬与乡村生态慢游步道和村民体育休闲相结合,将红色书籍、红色主题活动与茶吧、书吧、餐吧等写生服务业态相融合,让红色文化扮靓街头巷尾。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改善,打造主客共享的乡村生产生活空间,推动乡村生态、生活、文化等价值向乡村可经营产业资源转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文化铸魂,创意赋能,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融红色基因于自然风景,深度挖掘孕育于左权革命老区的伟大太行精神,以及左权将军等一大批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传承好红色文化。创新发展思路,在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依托太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文创产品,推出红色艺术展览系列活动。结合现代生活化的实用性、生活性产品,贴近市场和现代生活的需求,打造红色文创集市。2022年,左权县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一期150余款文创产品设计,既在有限空间内,立体化、符号化展现了太行精神、红色文化,又让左权最优质的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通过文化创意的形式引爆,推动红色文化继承创新,促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业态创新,产业升级,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导入艺术和人文元素,吸引广大高校师生前来写生采风,以艺术激活乡村,推动写生与旅游深度融合,以写生基地引流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在写生基地“回” 字型街道两旁,修建青石园、咖啡屋,布局画材店、文创店、清吧、餐吧、VR体验馆、冷饮店等新型消费业态,打造了集食、宿、购、娱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避免同质化,在不同村落规划不同的写生文化主题,实现一村一特色,如泽城村依托国际水彩画协会打造水彩画主题馆,东安山村以王沂东的《太行喜事》为牵引打造写实油画展陈基地,西安村重点打造雕塑馆。促进片区整体协同发展,着力推进沿线村落各艺术展馆建设,延伸写生基地产业链条,促进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走出一条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党建引领,要素集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秉承太行精神、左权精神,不断从抗战时期党的建设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建引领,汇聚政策、资金、资源、信息、人才、科技等优势资源,全面落实联农带农,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高标准打造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让村民们放下锄头便化身厨师、客服、电动车司机、民宿掌柜,为写生学生提供各类服务。截至2023年10月底,写生基地共接待81所高校和社会研学机构入住,接待学生3万余人次,游客近1.3万人次,收入256.36万元。同时,以泽城村为核心,联合半坡、西崖底、东安山、东安、西安组建写生产业联合党委,协同推动周边43个写生点标准化建设,按照公司50%、村集体25%、村民25%的比例进行分红,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从“零”到“百万元”的跨越。 经验启示
创新培育乡村产业,必须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产业发展要依托资源,但不能依赖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关键是要立足资源禀赋,发掘资源多元化价值,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同时,乡村资源并非都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只有在特色塑造和深度开发做文章、下功夫,才能使乡村产业可持续、有效益。充分利用太行山水特色风光,山间村落特色风貌、 民俗民风特色风情,结合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依托特色、营造特色、凸显特色、形成特色,培育打造写生文化产业,走出一条无工矿资源乡村实现产业振兴的成功路径。
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必须走创意化发展之路。红色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静态展示的层面,更要全面挖掘红色历史中的人物、事件、故事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注重红色文化的多元价值开发,拓展红色符号向村容村貌渗透,使红色文化融入生活。红色文创向生活领域拓展渗透,使红色文创与居家生活、休闲娱乐相伴相随,实现红色文化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核心价值的最优化、最大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左权县乡村振兴项目所在的麻田镇依托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将红色文化元素作为艺术院校户外教学的重要素材,大力开发文创产品,形成了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新方式,实现了红色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
向山水生态要效益,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生态保护、景观提升、文旅打造等举措,变“建设生态”为“经营生态”,实现景村一体和产村一体化发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可行路径。充分利用当地被誉为“太行山上小江南”的独特优势,以艺术的眼光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村容村貌,营造写生亮点,建设民宿客栈,构筑写生全产业链,吸引高校艺术学院师生前来“画山画水”,汲取艺术养分,促进乡村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增值,实现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双赢,绘出乡村振兴广阔“钱”景,走出向山、 向水、 向自然生态要效益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探索出生态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来源:山西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