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昂首迈向乡村振兴

日期:2021-05-06     来源:今日农业    浏览:191    
核心提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编者按: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定要汇聚更强大的力量。要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增强乡村活力,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推动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乡村振兴之路已经开启。本刊特开辟“乡村振兴”版面,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在三晋大地上,开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10105095305

★关键词 巩固脱贫成果
龙头带动 增收不愁
      山西五福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生产的“河峪”牌小米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是“山西省著名商标”,产品畅销省内外。
      五福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科研+基地+农户”的模式,与贫困村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合同1.7万亩,并免费提供种籽、有机肥、技术培训等。2019年带动343户贫困户种植谷子,收购贫困户谷子307吨,贫困户因此户均年增收3805元。五福公司董事长王建福说:“和农户签订谷子种植合同,既保证了小米的营养和品质,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防止了贫困户因市场风险返贫,给他们吃上了定心丸。”
      山西省扶贫办产业站站长张临阳: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主体,内联农户,外联市场,是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力量。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结成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可带动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治返贫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乡村建设行动
村美民乐绽新颜
      走进长治市屯留区余吾镇坪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平坦的街道,一排排宽敞整洁的房屋矗立在道路两旁,路灯、文化广场等硬件设施完善,呈现出一种生态安适、人文宜居的幸福之美。
长治市深入推进拆违治乱、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个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全力打造整洁亮丽、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乡村新面貌,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赵旭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我省也应促进政策、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乡村集聚,分类推进乡村建设,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焕发土地新活力
      实施有机旱作以来,瓮城口村的谷子不仅有了“西河坊”“吉家农庄”两个品牌,还在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如今,借着大同市推进桑干河流域10万亩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项目,瓮城口的谷子加速发展。有机旱作带来瓮城口村的改变,也激发了瓮城口人奋斗的信心。“新一年,我们计划种植2000亩谷子、2500亩高粱,争取让大家收入翻番。”陈纪新自信满满。
      山西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黄桦:
      我省发展有机旱作有利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村生态安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有机旱作应立足“优”字,突出“特”字,严格落实地力提升、结构优化、合理布局、融合发展、生态保护等措施,以增强农业抗旱能力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强化旱作良种、农技集成、农机配套等关键技术,着力把山西有机旱作农业打造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同时,政府层面应强化政策支持,将有机旱作农业列入任务清单,统筹财政资金予以支持。

★关键词 特优战略
现代农业再谱新篇
      “我们要把藜麦做成一个未来的主粮,让更多的老百姓从种植中得到实惠。农谷正在启动的食品谷,计划利用1万平方米的场所进行藜麦的粗加工和深加工,藜麦的全产业链就可以全部落地到农谷”。山西农谷稼祺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武祥云也在做着自己的新年规划。
      借助着科技的力量,藜麦正在成为我省农民增收致富的宝贝。如今,在山西农谷科创基地稼祺藜麦研究院,已经积累了3200种藜麦种质资源,建设了我国最大的藜麦基因库。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王圆荣: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工作时指出,“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牢记总书记嘱托,“特”“优”战略正在推动我省农业从生产型向市场型、粗放型向集约型、家庭型向融合型、数量型向质量型、“靠山吃山型”向“两山理论型”的“五个转变”。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盐湖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全国优质梨果产地和粮食基地,多年来始终坚持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盐湖区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字,重点突出‘高效节水’和‘地力提升’两方面建设高标准农田。目前,盐湖区已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26.25万亩,在建10.66万亩,走出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如田:
      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高标准农田建设直接带动土地规模经营、土地产出水平的提高,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增添了保障。通过持续的改造提升,我省高标准农田保有量持续增加,粮食产能明显提高,确保了口粮供应充足有余,实现了粮食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增长,为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稳产增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种业翻身仗
“我和种子有个约会”
      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前几天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年要抓好的8项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山西农业大学学生范子培说:“在榆社县种质资源考察时,自己所在的团队途经8个乡镇共收集到61个种质资源。”在左权县寒王乡下凹村,意外收获的圆白萝卜籽让农大学生张慧娟欣喜万分,当地农民介绍,这种白萝卜亩产4000斤左右,口感好,而且特别耐储存。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曙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关注重视种业发展刻不容缓。2020年在参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过程中,我们坚持“老、奇、特、抗、耐、优”原则,收集到了许多我省的珍贵品种,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翻身仗”。

 
 
更多>同类乡村振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