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小村庄长什么样?是靠煤致富与煤灰满路,还是耕地的农民与块块黄土?
在晋东南一隅,壮丽的铁花在这里飞扬,文学著作《小二黑结婚》在这里上演,这里有古风古韵的六尺巷,也有极现代气息的冰雪世界和电音节。
华灯初上,漫步在晋城市城区司徒小镇,六尺巷的夜色在活色生香的烟火气中升腾。大家或在民俗店内挑选喜欢的小物件,或品尝着手中刚买到的各色小吃,或一路向前观看民俗表演。
晋城市城区把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主抓手”“动力源”,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愈发清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城区,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发着新颜,一个个美丽的乡村如同一粒粒种子,萌生新的希望。
“兴”字上出实招 打造美丽经济
铁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傍晚时分,司徒小镇《千年铁魂》实景演出现场人山人海,演出中打铁匠人舞动1600多度的高温铁水,冲天铁花飞寰宇,四处飞溅的铁花如烟花般璀璨夺目、绚烂绽放。
《千年铁魂》实景演出现场
打铁花是流传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2017年,司徒铁花技艺入选第五批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匠们用小型熔炉将生铁化成铁水,再用木板将铁水打向高空,动作看似简单,却颇考验技巧,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能呈现出最佳效果,让游客惊艳于火树银花的绽放。
“没想到干了一辈子农活,还能够站在舞台上表演。”焦国太是司徒村的村民,也是表演打铁花的匠人之一,每天忙碌又充实,除了打铁花,他还会客串一些其他节目,“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很难想象,这座热闹非凡的小镇在十多年前还是一片废矿井和垃圾山。10年前,司徒村因“地下无资源”陷入了发展困境,如何带领全村发展,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难题。时任村委会主任的周小明几乎跑遍了全国的强村富村,终于取回了“真经”:把有限的土地流转起来,搅活农村经济之水,打造一个集农业观光、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生态产业园区。
为适应发展要求,司徒村还将生态园进行升级改造,先后打造了具有晋东南旧时乡土气息的“老锅巷”和以老黄华街为原型的明清仿古街巷“六尺巷”,并更名为司徒小镇。
司徒小镇风景如画
“这一举措将司徒小镇成功经验输向全国市场,迈出了品牌输出、产业盘活、托管运营、共同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一步,也让晋城的非遗文化和民俗技艺像铁花一样‘撒向全国’。”司徒村党支部书记周小明说。
截至目前,司徒小镇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余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3万元。
“美”字上下功夫 筑就幸福生活
青山连绵环抱,洋房鳞次栉比,沿着整洁的柏油马路,城区大张村映入眼帘,村口的“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九个大字赫然醒目。马路整洁、庭院秀美,养老院欢声笑语、校园书声琅琅……这里是“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大张村花园式小区
“我们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60平方米,物业费全免,水费村里补贴。”谈起村民的生活,刘利波的脸上满是自豪。“我们早就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还更实惠哩!”
走进大张村,无论是主干道,还是入户巷道,第一感觉就是干净。“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现在垃圾有人清,污水有了‘家’,厕所也城市化了。”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喜笑颜开。
住房条件改善后,大张村村“两委”把“让村里人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作为目标,全力抓好“一老一小”工作。
“先左手、后右手,大家跟着感觉走……”伴随着愉快的节拍音乐,大张村霞光敬老院的老人们正快乐地做着手指操,84岁的老人常秀兰乐在其中。“住进来五年啦,多亏了村里的好服务,我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每天都很开心。”
与养老院一墙之隔便是大张村幼儿园,孩子们朝气蓬勃、欢声笑语不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大张村每年投入30万元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培育师资力量。”刘利波介绍,“借助学习推广‘千万工程’,村里加大了投资力度,重新装修了教室,铺设了柏油路,实施了生态绿化,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
抓好“一老一小”的同时,大张村还按照“一个标准配套”原则,配建了共享餐厅、卫生服务站、集中安葬点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保障村民享受与城市均等的高品质服务。
俯瞰大张村洋房鳞次栉比
在实现村庄“净化”的基础上,城区还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社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孝老爱亲的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富”字上求突破 实现村民共富
上午九点,晋城市城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就聚满了前来租赁商铺的租户,中心一楼的服务大厅里,几位租户正在咨询手续办理相关事宜。半个小时后,完成报名且申请受理通过的租户便拿到了成交通知书。“我是万苑社区的商户,通过农村交易平台租铺面太方便了,再也不用去社区来回麻烦的跑啦,平台上内容很丰富,便于商户之间交易和租赁。”租户孙先生连连点赞。
晋城市城区是晋城唯一的市辖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带动城区村(社区)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也积累了大量资产。
市民在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办理商铺租赁手续
“因管理不规范,集体资产处置不公开、不透明,资产资源市场化运营能力弱、收益率较低,干群关系不和谐等问题逐渐凸显。”城区副区长刘晋宇坦言,为此,城区先行先试,在晋城市率先建成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据介绍,去年以来,城区农业农村局落实“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智慧农经三资监管平台”双平台省级试点建设要求,构建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农商银行”联动的集体资源要素登记、项目推介、交易撮合、资金结算、金融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全区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一步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潜能,激发了乡村振兴原动力,促进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自从城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立以来,社区把所有资产在平台上公开交易,一方面盘活了闲置资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100多万的集体收入。”中后河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闫晋丽尝到了甜头,通过公开透明的交易方式,群众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对干部也更加信任了。
晋城市委常委、城区区委书记孙世新介绍,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采取“政府主导+第三方运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将村(社区)集体资产资源使用权流转全部进入平台进行交易,实现了资源资产高效配置增值,交易公开透明公正。
截至4月30日,城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线上挂牌3751笔,成交2717笔,成交额达到13268万元,为集体增收3387万元,增收比例34.3%。
“集体经济是共同富裕的治本之策。”正如孙世新所说,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一步壮大了村(社区)集体经济,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推进“千万工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今后城区将扭住重点抓推进,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下更大功夫,让“千万工程”蕴含的理念和方法切实转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