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减白 农业变绿 农民增收——三本账里看山西的地膜科学使用回收

日期:2024-07-23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李钰珏 吴晋斌    浏览:662    
核心提示:就说今年吧,天旱,厚地膜的保墒效果好,而且不像薄地膜,赖在地里不好收拾。政府有补贴,原价55元的地膜我们只要花35元就可以买

“就说今年吧,天旱,厚地膜的保墒效果好,而且不像薄地膜,赖在地里不好收拾。政府有补贴,原价55元的地膜我们只要花35元就可以买到,能算过账来,还解决了老百姓多年的后顾之忧。”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店上镇绍良村的农民董爱忠说。

2023年、2024年 ,山西省承担中央财政项目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试点工作以来,分别在36个县和45个县开展了试点工作。

“我们立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站位,聚焦用膜重点县,要求试点县在实施项目时统筹有机旱作、单产提升、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等项目,提高试点项目的综合效益,实现试点县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山西省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区划中心主任张靖波说。

两年来,山西省通过政府政策扶持、企业主动作为、农户广泛参与的办法,算好经济、社会、生态三本账,努力破解田间白色污染难题,探索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涌现出壶关县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回收利用模式、阳高县废旧农膜回收“生产者责任延伸”模式等典型。

典型引领之下,山西的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试点工作成效斐然。

科学利用 提升经济社会两个效益

“今年作物的长势很好,没有倒伏。在科学种植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村已有500亩谷子种植区覆盖了生物降解地膜,另有600亩玉米地采用了加厚地膜,地膜的引入,不仅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更让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预计能使农作物总产量较以往提升大约10%。”长治市壶关县晋庄镇东西川村党支部书记李向阳站在绿意盎然的田野中说。

“咱家那40多亩玉米地,现在全靠机械化种植。村委会统一组织买膜,省心又省力。”大同市阳高县罗文皂镇太平堡村的村民杨河说,“而且现在用厚膜,压得草都长不出来,秋后还有专人上门回收废膜,省事多了。”

“阳高县每年平均使用农膜2500吨左右,其中地膜1500吨,棚膜1000吨。2024年,全县主要在玉米、蔬菜、杂粮等覆膜作物上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8万亩,确保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试点以来,有效地减少了由于地膜残留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对实现我县及周边县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阳高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王志明介绍说。

据了解,加厚高强度地膜的推广,不仅有效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出苗率高出苗壮,使用后拉力仍然较强,便于回收,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操作。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更是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长期影响。

阳高县采取采取政府引导、部门扶持、企业牵头的办法推动了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新晋丰薄膜有限公司作为回收利用的领军企业,年处理废旧地膜等农用塑料达16000余吨,生产再生塑料颗粒4500余吨,实现了废旧农膜的循环再利用。该县还通过设立农膜回收固定网点、动员农民组建捡拾队的办法,把散户的农膜收上来。企业每公斤收购价格1.5元左右,一次调动农膜使用户在使用开始时就谋划做好农膜回收,这样,农民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的田园实现清洁生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捡拾实现增收。

“全县到处都是专业捡拾队,在实现回收废旧农膜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近50万元。农业节本增效、企业和农户双赢效能,提升了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的经济效益。”王志明介绍说。

“能算过账来,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才会有获得感,这项工作才能可持续推进下去。”张靖波说。

生态循环 绿色农业引领未来

“要说不好吧,现在种地还离不了。春天增温保墒、夏天抗旱节水、抑制杂草,种地产量能提高,产品质量能提升;你说好吧,埋在地里影响来年的收成,一刮风满天飞,地头、村口、街上刮得哪里也是,烧了吧污染环境,真是爱不得恨不得。”壶关县店上镇绍良村农民栗建明说,“现在就好多了,地膜回收回来要么卖个钱,要么以旧换新,农民得实惠,农村环境得改善。”

据介绍,壶关县每年农膜使用量约508吨,其中地膜480吨,棚膜28吨。该县依托兴堂塑材制品有限公司开展了回收网点建设和废旧农膜收贮、运输、加工再利用工作,建设了全县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共建成9个乡镇回收网点、1个农膜生产及废旧农膜加工再利用中心。

据了解,兴堂塑材制品有限公司有3条聚乙烯农用地膜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000余吨,有2条废弃农膜加工利用生产线,年生产能力8000余吨。在壶关县政府引导下,公司开展“以旧换新”活动,按照每5.5公斤废旧地膜兑换1公斤新地膜(或者1公斤废旧地膜兑换2元现金),交至回收网点,废旧地膜全部运送到公司,进行加工生产再生颗粒,企业实现地膜产业链的“产、销、回收”闭环运营。

2023年该县承接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以来,该企业“订单式”生产加厚高强度地膜1764吨,销往长治市壶关县、襄垣等9个县,还销往阳泉市盂县、临汾市蒲县、吕梁市方山县、晋城市陵川县等地,部分地区采取了“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模式回收废旧地膜。

壶关县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回收利用模式带动了周边县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据统计,2023年该企业共计回收本县及周边县区废旧地膜1355吨,滴灌带2570吨,大棚膜2860吨。

“从源头上抓好农膜回收,让回收工作与企业效益挂钩,不仅可以让农膜生产企业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还有助于提升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实现回收与农民无缝衔接。”山西省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区划中心主任张靖波说。

由此,废旧地膜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成为山西省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推手,不仅有效治理了农用土壤和农村环境污染,更使散落于田间地头的“白色垃圾”变废为宝,为山西农业的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农民日报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