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出好蟹——山西省大闸蟹养殖业蒸蒸日上

日期:2024-08-06     来源:山西日报 运城广播电视台    浏览:739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特优战略,积极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品供给体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聚焦优布局、调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特”“优”战略,积极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品供给体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聚焦“优布局、调结构、提产能、增效益”,我省加快养殖方式转型升级,加强养殖技术集成熟化,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大闸蟹、三文鱼、南美白对虾、中华鳖等高端品种养殖,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25.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5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5.5亿元。全省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产量11290吨,同比增长30.37%。其中,大闸蟹产量210吨,同比增长34.23%。


生于盐碱 “横行”八方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自古以来,螃蟹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也在文人墨客的诗句中熠熠生辉。我省虽身处内陆地区,但早在2012年,就起步养殖大闸蟹了。虽然我省大闸蟹养殖的产量不高、规模不大,但由于气候独特、水质优良、病害较少,我省的大闸蟹品质上乘、供不应求。

运城市临猗县孙吉镇薛公村紧邻黄河,有万亩黄河滩涂和荒沟。4年前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的时候,这里的滩涂满目萧条,荒沟大面积闲置撂荒。
 
4年来,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开发荒沟、滩涂资源,使昔日贫瘠的荒沟、滩涂变身为村民的“致富田”,形成了如今的特色养殖格局。薛公村党总支书记程俊怀与4年前相比更显自信:“我们村依托黄河水资源优势,创新村企合作模式,现在大闸蟹养殖面积1000亩、年产量100吨,注册有‘薛公黄河大闸蟹’‘品极鲜大闸蟹’两个品牌。我们采用沙丁鱼、大豆、玉米等营养含量较高的食物喂养大闸蟹,所以,我们这里的蟹个头大,膏黄饱满、肉质鲜美。”

据薛公村大闸蟹养殖基地负责人张俊介绍,黄河滩涂地属盐碱地,水草丰茂、气候良好,为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生产出来的大闸蟹没有泥腥味和湖腥味。而且,这里面积宽阔、供水便利、排水畅通,便于养殖塘开挖建设形成规模化。2023年,薛公村大闸蟹产量15万斤,产值达75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江苏、广东、陕西等地,食客们赞不绝口。
 
目前,我省的大闸蟹养殖面积共5507亩、产量210吨、养殖主体19家。除了池塘养蟹外,我省还有稻田养蟹、莲池养蟹等模式,主产地集中在大同市云州区、阳高县、灵丘县和朔州市朔城区。云州区兴禾稻蟹农场,养殖面积524亩、年产量15吨,曾长期在东北地区种植水稻的张丽君根据本地土壤性质和气候特点,引入了黑龙江五常地区的稻花香2号稻种,在南息村北的盐碱滩上试验稻田养蟹,稻在水中长、蟹在稻下游,“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养殖的中华绒螯蟹在丰收季经常被当地食客一抢而光。


丰富餐桌 鼓起腰包

“我们公司的养殖模式为池塘养殖,养殖品种是中华绒毛蟹。蟹苗从江苏省如东县引进,蟹苗投放量20斤,亩产量250斤—300斤,每斤60元-80元。蟹塘100亩,剩余为南美白对虾。”万荣县金丰水产公司位于万荣县裴庄镇西滩,占地面积1100亩,负责人马吉鹏对于大闸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现在人们的饮食都追求多样化、差异化、营养化,咱们北方人也开始慢慢爱上吃螃蟹了,但是现在我们公司的规模还不够大,还没法满足市场需求。我觉得未来这个产业还可以做大,让本地人都能吃上本地的螃蟹。”

我省的大闸蟹池塘养殖面积2185亩,主产地为运城市临猗县、芮城县和万荣县,通过线下订单销往江苏、上海及省内周边地区。

芮城县天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季金山介绍:“我们的养殖面积有230亩,有养殖技术人员4名。养殖中华绒鳌蟹120亩,购买一斤30只的蟹苗14.4万只,每亩放苗1200只左右,预计10月份可陆续上市销售,预估亩产240余斤,总产量28800斤。”芮城县鼎鑫渔业养殖场养殖面积150余亩,养殖中华绒螯蟹30亩,今年4月在上海崇明岛购买一斤30只的蟹苗5万只,每亩放苗1600只左右,预估总产量6000斤。芮城县彦红水产养殖场和三毛水产合作社2家主体目前大闸蟹年产量共37吨。除少量供应本地市场,大部分被天津水产批发商包销。

目前,大闸蟹养殖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薛公村村民王百灵50多岁,在大闸蟹养殖基地工作已近四年,负责大闸蟹喂养、池塘管理等,年收入5万元。据程俊怀介绍,大闸蟹、小龙虾、南美白对虾、澳洲龙虾、鱼等特色水产养殖让薛公村的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50万元,还可提供长短期就业岗位130余个。特色水产养殖已经成为薛公村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据山西省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雷普勋介绍,螃蟹养殖属于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池塘养蟹近三年平均单产为75公斤/亩,平均利润3000元/亩;稻田养蟹近三年平均单产95公斤/亩,平均利润2850元/亩。大闸蟹的生产效益高于鳖、三文鱼和南美白对虾。


多措并举 持续发展

7月31日-8月1日,省农业农村厅农垦与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我省渔业养殖相关市县人员到宁夏参加培训班,学习养蟹技术。两天时间,学习考察团参观了宁夏“稻渔空间”生态休闲观光园等,参加了当地针对稻田和池塘螃蟹精养技术进行的培训,受益匪浅。

近年来,我省各地不断通过增加投入、改善设施、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加大宣传等多种措施,促进大闸蟹等特色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薛公村的山西薛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池塘尾水治理项目,改善了养殖基础设施,提升了水产养殖、生态养殖现代化和标准化水平,养殖区建成的“三池两坝”尾水处理系统,基本实现了零排放,且能循环利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还通过各种途径将南方水产养殖大户、南方水产品引进到自己的养殖基地,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水产养殖团队,发挥团队技术优良、经验丰富的作用,发展当地特色水产养殖。2023年,公司获得“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称号。借助每年临猗县的果品文化节、鲜枣文化节等各种集会,通过举办以蟹会友、荷花节、自驾露营等活动,薛公村的黄河大闸蟹如今在全国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我省的大闸蟹虽有品质好、价格优的优势,但产业规模小且零散分布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省农业农村厅农垦与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董健京表示,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养殖技术进步,以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名特优水产品、流水池塘养殖冷水性鱼类、池塘养蟹、稻田养虾蟹及莲渔综合种养为主抓手,以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扩规模、提产能、创品牌、增效益为主攻方向,稳步推进名特优水产品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端水产品的消费需求。

来源:山西日报 运城广播电视台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