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特”“优”资源 做足三晋分量 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看山西

日期:2024-09-0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吴晋斌    浏览:699    
核心提示: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率先在全省启动玉米制种大县建设行动,2023年6月,该县被认定为山西省第一批(玉米)制种基地县,他

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率先在全省启动玉米制种大县建设行动,2023年6月,该县被认定为山西省第一批(玉米)制种基地县,他们的愿景目标是建成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

黎城县所在的上党盆地是山西优质玉米产业带,黎城县年无霜期184天,早在上古时期就是“炎帝获嘉禾之地”;加上境内有清、浊两漳河和漳北、漳南、勇进三大灌渠独有的旱作区灌溉比较优势,上世纪80年代,玉米制种业一度兴盛发达。

进入新时代后,借力种业振兴行动东风,黎城县委县政府重新编制了县域种业振兴规划,出台财政资金扶持政策,投资5亿元在基础设施建设、烘干生产线、灌溉支撑等环节大力扶持制种基地建设。

目前中农发潞玉公司、中农赛博、云南盛衍等10余家省内外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已经入驻该县,并建设玉米基地50000余亩。

三年来,山西省立足独有的“特”“优”种质资源禀赋,与国家安排部署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阶段性任务落实落地,省市县协同用力,政产学研用紧密配合,收集保护了一批种质资源、自主培育了一批优良品种、做大做强了一批优势企业、布局建设了一批优质基地,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种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种质资源共创共享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种业振兴行动的首要行动,资源普查则是种业振兴“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第一战。

山西在资源普查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普查任务基础上,还自主开展了农业微生物和水产自然流域种质资源普查,全部超额完成任务。

据介绍,普查中山西发现了一批优异资源。如农作物方面,爆花 率99%以上的翼城珍珠玉米;越冬不死、高抗虫害的泽州芹菜;皮如玉、瓢如脂、籽如珠的万荣三白瓜;一穗多果、年年盛果,含油率高的黎城穗状核桃;畜禽方面初步发现“阳城白山羊”、“灵丘青背山羊”、“华蚕一号”土蚕3个新资源;农业微生物首次发现浅灰铦囊蘑、桑林地星、近白柄铦囊蘑3个野生食用菌资源,填补了世界空白。

该省边普查边收集边保护,建立了以省级农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为核心,11个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17 个畜禽保种场区、5个水产种质资源场区为支撑的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并对仅存l株、果实形状酷似灯笼、含糖量高且多年未见病虫害的侯马灯笼柿;口感脆、 含糖最低、几乎不再种植的云冈三棱豌豆等一批濒危资源实施了抢救性收集保护。

山西玉米育种联合攻关组先行先试,以“种质资源创新和发放实现种质资源共用共享”的思路,制定了种质资源共创共享的办法,明确赋予基础群体提供单位15%的知识产权,以解决长期以来种质资源共享难的问题。

由此,源于资源普查,终于资源利用的种业振兴实践,在三晋大地渐次展开,晋北朔州市平鲁区依托红山荞麦种质资源,培育出抗旱抗寒新品种,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芯片”;晋西北吕梁市中阳县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共建木耳产业研究院,以采集到的野生黑木耳为亲本,选育色黑、少筋、高产、耐高温新品种,将木耳产业打造成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

创新引擎育种攻关

三年来,山西先后启动实施了谷子、黄花菜、西葫芦、绵羊(东佛里生)4个国家重要特色物种和玉米、小麦、生猪、肉牛等11个省级育种联合攻关行动。

在联合攻关体制机制建设上,山西创新了攻关机制,构建了“1(首席专家)+1(牵头企业)+N(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的产学研紧密结合攻关模式,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促进各类要素集成联动和多类主体协同攻关;山西创新了联合机制,该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联合大协作,联合育种团队66个,汇聚育种人才564名,参与攻关企业49个,其中省外一流团队8个,省内研究团队58个;该省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种业创新平台42个,其中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11个,山西省后稷实验室、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31个。

体制机制的建设加速了育种创新攻关的步伐。山西十四只绵羊种业有限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专家共同承担了国家级重点奶绵羊育种项目“高产优质奶绵羊种质创新与品种培育”,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了一套适合与我国奶绵羊发展的育种路线,建立起奶绵羊核心育种群2000只,生产出东湖F1、F2代母羊达3600只,为奶绵羊产业提供了稳定且优质的种质资源。2023年8月,该公司成为国家羊核心育种场(东佛里生羊)。

这一成果不仅保证了奶绵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还可以通过核心育种群的优化与选择,在未来培育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具备优良生产性能的奶绵羊品种,从而推动中国奶绵羊产业的品种改良与升级。

据介绍,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山西育种创新速度提升,9大类20个自主培育品种搭载神舟飞船开启了山西航天育种新征程,全省南繁基地面积增至1400亩。三年来,该省共获得国家审定品种45个,国家登记品种218个,国家审定的品种是三年前的1.33倍、登记的品种是三年前的2.07倍,自主培育的“太行云牛”“山晋黑猪”“雁云白羊”已具雏形。

成果写在田间畜场

“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是种业联合攻关的初心,也是攻关的使命,围绕为“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贡献山西力量的使命与担当,山西省推进育种攻关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各育种联合攻关组坚持边攻关边转化,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运用。

2024年7月,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联合举办育种攻关成果转化活动,各攻关组首席专家对选育出的49个新品种(系)进行了宣传推介,12个品种实现现场转让,并签订成果转让协议,其中玉米新品种“瑞普7898”“必奥1311”和小麦新品种“品育8175”单项转让金额均达到100万元以上。

攻关组之外,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分子育种研究室选育的“汾粱30”,更是以200万元的价格转给山西粮满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

另据了解,三年来,山西新增种业企业108家,总数达到50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70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增加3家,总数达到7家。山西新增国家级种业基地5个(农作物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1个、畜禽核心育种场3个、良种扩繁推广基地1个),建设省级种业基地75个,种业保供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晋南运城市新绛县粮食播种面积67.1万亩,小麦、玉米总产达2.4亿公斤,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15万亩,产值20亿元,是山西省最大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苗企业24家,年生产优质蔬菜种苗达3.6亿株,是全省最大优质蔬菜种苗生产基地,广泛销售到陕西、河南、宁夏、甘肃、河北、广西、江西等省,每年销售1000万苗以上。目前正在为申报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种苗)繁育基地积极准备。

近年来,新绛县出台扶持政策积极推进蔬菜种苗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发展,驻地企业山西瑞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实施了国家特色物种西葫芦育种联合攻关,与中国农科院、华中农大等科研单位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而且,山西有影响力的品种逐步增多,2023年,有3个品种(瑞普909、晋谷21号、晋薯16号),2024年有4个品种(瑞普909、晋谷21号、长6990、晋糯3号)入选农业农村部推介的农作物主导品种。

据了解,下一步,山西将狠抓选育品种、培优企业、打造制种大县、创建畜禽良种繁育“国家队”、推进种质资源利用、良种推广应用和南繁基地建设等关键节点建设,围绕五年见成效、十年成强省的目标戮力前行。

来源:农民日报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