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
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
“五良”融合
山西全面实施
粮食作物大面积增单产行动

01 大同
“北斗”下地干农活
农机也能长“眼睛”
播种、覆膜、铺滴灌、收割等
二十多项农业生产内容
精准无误 轻松搞定
大同
是全国“北斗+智慧农业”试点地之一
实现了玉米“耕、种、管、收”
全周期的厘米级精准作业
玉米的株距误差精准控制在
2厘米以内
每亩地的植株数量直接提高7.3%
株距误差缩小
植株数量增加
“十年九春旱”的大同
如何用更少的水种出更多的粮食?
膜下滴灌
土地覆膜
通过特制的管道
向每一株作物进行精准滴灌
膜下生产方式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水分蒸发
滴灌
让浇地真正变成了浇作物

02 朔州
同样是膜下滴灌
朔州市朔城区
从当地的气候特征和生产实践出发
正在大面积推广膜侧播种
成苗率增加了10%
产量增加10-20%
而成苗率的提高意味着
水肥需求的增加
如何实现省水、省肥又高产呢?

滴灌系统的中央厨房
一头连着供水系统
一头通向田间地头
根据作物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
精准配比水肥
由膜下滴灌精准送达作物根部
通过这些关键增产技术
玉米从原来每亩4000株
提高到每亩6000-8000株
每亩可增产200公斤-300公斤
03 忻州
“中国杂粮之都”忻州
杂粮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
谷子是忻州众多小杂粮中
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作物
如何提升谷子单产?
为提高出苗率
减少收割时的损耗
山西农业大学谷子产业创新研究院
通过研制良机破解了难题
繁峙县海丰农牧场化身试验场
1000多亩谷子
平均亩产达到了1031斤
比上年增产10-20%
创下山西谷类作物的最高单产纪录

粮食生产离不开水利保障
总投资25亿元的
大水网第二横忻州水网连通工程
建成后
每年将新增供水能力5000万立方米
“神五岢灌区”工程
设计总灌溉面积34.5万亩
建成后将成为
晋西北第一个大型灌区
成为忻州粮食单产提升的重大支撑
来源:SXRTV奋晋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