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储粮技术总体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

日期:2023-05-17     来源:微观三农综合科技日报 国新网    浏览:425    
核心提示: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

       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储粮技术总体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粮食仓储正在由‘安全储粮’向‘绿色优储’高质量发展阶段跃升。
 
       据介绍,目前,我国的储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这一技术是国有粮库储存粮食的标配。
 
       二是控温储粮技术,该技术应用浅层地能低温储粮、内环流控温技术等,可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减少粮食损耗,保证粮食品质,目前全国应用控温储粮技术的仓容已超过了1亿吨。
 
       三是气调储粮技术,它通过向气密性良好的密闭粮仓或者覆膜粮堆充入氮气或者二氧化碳等,营造低氧环境,延缓了粮食品质劣变,目前该技术在全国应用的仓容达到了3500万吨。
 
       “除此以外,还有横向通风技术,该技术将粮库通风道安装在仓库墙壁上,使得气流横向穿过粮堆,减少因通风水分流失造成的粮食品质下降。有信息化技术,其通过无线射频、新型传感器、远程监控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粮仓粮情的实时监测,有时粮温升高了、中间长虫了,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无法及时处理。电子化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还有虫霉防治技术,除了原来的粮食害虫灯光诱捕设备以外,现在有很多的惰性粉、生物药剂,可有效地降低储粮害虫带来的危害。”黄炜说。
 
       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建设
 
       粮食产地烘干是保障粮食品质、减少粮食产后灾后损失、确保粮食丰收到手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加快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部分地区还存在设施装备总量不足、技术水平不高、设施与装备不配套等问题,烘干服务还不能满足粮食生产的需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粮食烘干设施建设。日前,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力争通过不太长的时间,补上粮食产地烘干设施装备短板,烘干能力基本满足全国粮食产地烘干需求。
 
       《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公共服务,聚焦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需要,全力推进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建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善的粮食产地烘干体系,提升粮食产后处理保障服务水平,切实降低粮食产后灾后损失,支持粮食生产收储提质增效和促进农民增收,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微观三农综合科技日报   国新网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