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村位于底张乡南部,距洛宁县城30公里,“五星”支部创建号角吹响以来,底张乡中高村对标“五星”支部创建标准,以“强堡垒、优环境、稳增收、抓治理、树乡风”为工作主线,掀起创建高潮,成功创建“四星”支部。今天调研的中高村是精品级乡里中心。
初心为民,特色服务好
中高村乡里中心在为村民提供日间照料、托幼服务、技能培训等 12 项必备服务项目基础上,重点打造了红色研学和百姓食堂等特色服务项目。底张乡是豫西地区著名的革命老区,中高村是中华著名英烈,红军高级将领,河南“双 60”人物之二李翔梧、刘志敏的故乡,李翔梧故居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为提升乡里中心服务功能,经过多方论证,明确把红色研学和百姓食营做为特色服务项目。
打造李翔梧红色教育基地。李翔梧红色教育基地目前是“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洛阳市爱国教育示范基地”、“洛阳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正在申报”洛阳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中共洛阳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
打造中高村百姓食堂。由村里一处闲置建筑改建而成,既满足村民过红白事需求,又解决了研学游客就餐问题。
打造红歌剧场。借鉴延安红街模式,把村里原来百姓舞台提升改造为红歌剧场,既能为村民放映红色电视剧,也可让团建队伍研学唱红歌,沉浸式体验。
运营前置,持续发展好
“流量时代,运营为王”。运营在乡村旅游、乡村建设前期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阶段就把运营管理、业态配置需求的问题考虑进去,让“美丽乡村”转化“美丽经济”,带动村民致富。本着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原则,在中高村“精品村”筹建期,及时引进运营团队,参与前期策划规划设计工作,确保投资的工程、建造的文旅产品低成本、能利用、可运营,不返工不折腾。
中高村乡村运营主题是“红色研学+”,依托《洛宁县研学旅行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的激励助推,截止目前,两家运营公司共引流全市中小学生 12000 余人到村研学,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36 万元,培养带动6名返乡大学生从事解说员工作,安排8名妇女在大食堂就业。同时,中高村的香菇注册“豫郡中高红”商标,通过香菇销售进一步带动老区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性。
党群参与,“三自”组织作用好
为激发群众有组织的参与公益活动,不断强化了“三自”组织建设,真正把群众吸引到了党组织周围,起到凝心聚力作用。动员“五老”人员成立了村红白理事会,出台了“红事新办、白事简办”、“一碗菜过一场事”相关村规民约,消除了攀比,淳朴了民风。组织群众成立了村书法协会、秧歌队、大鼓队等自乐组织,节假日举办义演和比赛,丰富了文化生活。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和爱心人士成立了各类志愿组织,常态化开展爱心公益活动、文明实践活动,重点组织到助老服务站:抚助服务中心强化对“一老一小”的关爱服务。通过“三自”组织:动的深入开展,依据自身优势、自身特色、自身喜好,把全村党员干部、“五老”人员、每名群众分别编入自治、自乐、志愿组织,实现了全覆盖。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成效好
为发挥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把乡村治理事务分解成具体的积分项目,引导群众通过参与项目获取积分。线上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掌上操作,动态管理,实时公开。根据每名群众获取积分给予相应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通过积分管理,数字赋能,形成了人人争做好人好事,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的良好局面。
(记者:杨伟歆 蒋梦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