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固庄乡村振兴研学基地(资料图片)
近年来,为加快培养适应产业需求、农村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围绕高素质农民培育总体要求,聚焦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以及提高人才培育实效方面,着力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有效强化乡村全面振兴的人才支撑。
创建平台 提高人才培育实效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人才发展与乡村发展相辅相成。我省始终积极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新平台,提高人才培育实效,采取有效措施引才、育才、用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月9日,来到长治市太行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我们中心常年开设农业技术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不同类型的乡村人才培训班,集课堂理论讲授、现场实践教学以及专题调研于一身,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燕鹏介绍说,“中心已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省市县农村带头人联系,组成了国内一流的学院教师团队,根据各单位需要量身定制培训内容。”
据了解,该中心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以常态化创新培训方式开展乡村人才培训,并且以培训农村干部和乡村振兴实用人才为主。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将我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家、科研院校教授学者、市县两级农技站专家、龙头企业主、乡村土专家纳入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师资库,围绕现代企业制度等新知识整合全省社会师资资源,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渗透到培训体制中,满足高素质农民培训需求。同时,打造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省级田间学校),让基地与课堂耦合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践平台。
此外,我省还将高素质农民培训、评价颁证工作纳入了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对高素质农民培育持证工作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以此来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强化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
政策保障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如今,在农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职新农人已经是筑梦农业蓝海的生力军。
“一开始返乡创业,种了几年苹果,结果苹果根本卖不出去。后来参加了高素质农民培训,我才知道做农业不能仅靠热情和资金。”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牛村武祝琴说。
武祝琴是一位返乡创业者,也是一位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的受益者,正是她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的不解之缘,让她坚定了做好农业的信心,获得了山西首届十佳农民、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为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去年8月初,我省制定下发《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持证工作实施方案》,确定2023年培育高素质农民6.5万人,5.2万人取得高素质农民技能证书,持证率达80%以上。
除此之外,统筹实施农业经理人、农村创新创业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带头人、乡村治理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种养加能手5项专项培育计划和高素质女农民培育试点、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试点。
要实现培育目标,必须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2023年以来,我省围绕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编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册》及技术模式挂图,按农时季节分段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针对重点区域产业发展带头人的实际需求,在太谷、临猗两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区)培养高素质产业发展带头人……
“政策加持下,我已经连续领办了4年高素质女农民示范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有400余位。”武祝琴说道。
聚焦产业需求 强化人才供给
一个产业的崛起,必定有一群人才的引领。
我省聚焦产业需求,着力打造乡村人才队伍,推进各类人才建设。针对“机田证”一体化实施项目,将高性能农机、高标准农田、高素质农民融合,培训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农机操作手;结合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在全省培育1000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有效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能力和素质。
王维彪是右玉县农业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我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金牌教师。他在引进杂交谷子、改善玉米品质、推广高产高收新品种方面颇有研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右玉一般种不了高产作物,听了王维彪老师的课以后,我们引进了杂交谷子,并采用覆膜播种技术,极大提高了产量。”参加过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的右玉县塞北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李帅说。
据悉,我省在种植、养殖、农机、休闲农业等多个产业领域,实现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全覆盖,一次参训持续服务的方式,为高素质农民持续引领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力。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