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大同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大同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稳定粮食、大豆油料面积的基础上,多措并举主攻粮食单产提升,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2023年,大同市有31.07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其中云州、阳高、天镇三县区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县建设,实施面积为24.5万亩,按照新增建设与改造提升并重原则,各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灌溉基地,全市计划发展有机旱作膜下滴灌50万亩,重点推广以膜下滴灌为主结合全膜双垄沟播、水肥一体化等有机旱作集成技术;在云州、阳高、天镇三大粮食主产区打造玉米“吨粮田”样板区,每个县区重点发展1到2种特色优势作物,持续做大做强谷子、高粱、马铃薯等有机杂粮“拳头”产业,力争项目区粮食单产提升200斤以上。同时,大同市已依托科研力量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其中优选主推高产品种43个,主要粮油作物品种26个,将示范带动优种大面积种植。
为提升农业机械化收获水平,大同市通过机手培训、设备维护、技术指导等方式全面降低机收损失率,加快引进推广适合大同市山地丘陵作业、与杂粮生产技术配套的小型农机具,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今年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2%。根据全年气象预测,大同市分作物制定下发《2023年全年气候趋势预测与避灾防灾减灾》,指导农民提前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应对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病虫害防治方面,制定下发《大同市2023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进一步加密监测网络,加大监测力度,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降低不利影响。为优化提升农技服务,大同市在春耕春播、夏管、秋收等粮食生产关键环节,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依靠科技促进农作物稳产高产。
来源:大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