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不用种地每个人还能分到50元红利!”“村里这事办得好,现在村里除了过年,几乎都是老人,老人种地也确实不方便。”“现在土地托管后村里收种都是机械化,轻松多了。”
春节期间,翼城县桥上镇大阳院村村民们拉家常时说得最多的就是村里实行的“土地托管”。
“玉米又获得大丰收,全村756口人,每个村民能分红50元。”大阳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牛怀义介绍,“大阳院村已托管土地302亩,采用集体耕种方式,村‘两委’干部和部分股东代表参与托管管理。土地托管增加集体收入16万元。”
当前,桥上镇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本地常住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各村都有耕地管理收获困难甚至撂荒的情况。近年来,桥上镇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土地托管新模式,下好“土地托管”先手棋,对农民承包的土地实施“保姆式”服务,解决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让土地资源“活”了起来,集体经济“壮”了起来,人民群众富了起来。
该镇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充分利用广播、村务公开栏等方式,对开展土地托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广泛深入宣传,统一了村干部和广大村民的思想认识,营造出浓厚的“土地托管”良好氛围。
刘王沟村自2022年冬季开始整理土地,共投入500多万元,如今已经整理出土地520亩,耕种防收全部达到了机械化。“村里大多是梯田,以前分散到各家各户小面积种植时,无法使用机械,有的甚至宽度没有两米,耕种成本高、效率低;现在,看到的麦田通过土地整理大部分在三亩以上,有的达到十几亩。哪块地都能进去农机了。小田变大田,解开小田‘枷锁’,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农村劳动力不足、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实现农业生产技术集约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专业化。”说起集中经营土地,刘王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龙深有感触。
桥上镇围绕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做文章,把零星散地整合起来,统一托管,让“一村一块田”,长出“新财富”。去年托管的4000多亩土地全部种植玉米,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就有500多万元。
在托管过程中,桥上镇将原先分散的地块整合为标准化农田,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土地有效利用面积成比例增加。土地托管后,由村集体统一种植、管理和收获,实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自从土地托管开展以来,村干部都有了精气神。”“以前的村干部就是坐在办公室写个汇报,弄个数据,现在村干部党员齐上阵,各个都是‘田把式’。”说起土地托管,桥上镇的干部们赞不绝口。
“去年七月,我们村被镇上评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先进集体’,托管土地228亩实现了玉米丰收,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美景增添了一抹底色。”桥上村党支部书记周朴真说。
如今的桥上镇,通过土地托管托起了乡村振兴新希望,蹚出一条党建引领富民新路子。桥上镇党委书记陈海量表示,下一步,该镇将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延伸产业链,充分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资本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为桥上镇乡村振兴注入“土”活力,让富民强村梦在“田间地头”实现。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