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点面共进 积厚成势 勠力打造改革促乡村全面振兴市域样板

日期:2024-07-02     来源:厅政策与改革处    浏览:359    
核心提示:近年来,阳泉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站在全局上谋划、抓住关键处落子,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疾势起步,蹚出了一条抓改革、

近年来,阳泉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站在全局上谋划、抓住关键处落子,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疾势起步,蹚出了一条抓改革、保稳定、促发展的市域先行之路。二轮延包“东梁庄模式”“西城经验”先后获农业农村部《农村改革动态》刊发,成为全国样板。平定县东回镇、郊区旧街乡成为全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整乡镇试点。市域农业县区全部建成省级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示范县。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多元,平定县鹊山村获评全国第一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4个村成为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佳村”“先进村”,2023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9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5.44亿元。农业农村改革点面共进、积厚成势,阳泉正在加速成为改革促乡村全面振兴的市域样板。

一、集聚组织、政策、流程动能,土地延包树起好样板

2021年以来,阳泉市共分三批在平定县、盂县、郊区3个农业县区的2个乡镇、6个村开展延包试点工作。围绕政策导向、试点流程、任务推进等方面,研究制定了6类目标定位、11项工作流程、50项政策问题处置路径的“61150”序时推进办法,保证了试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组织推动上,明确“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农民主体地位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益不受损”“政策难题有突破、经营机制有创新、集体经济有发展”等“三不三有”6类试点目标定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11项工作任务。政策导向上,编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若干政策问答》,集成50余条土地延包面临的分户合户、婚丧嫁娶等一系列重难点问题解决思路和处置办法,着力破解第二轮承包以来长期困扰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矛盾。环节把控上,编印延包试点工作指南,以规范模板、实操参考等方式逐项示范试点工作流程,市县工作组全程跟踪指导。全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整乡镇土地延包试点稳步推进,平定县东回镇41个村组完成合同签订,占任务总量的97.6%;郊区旧街乡17个村组全部完成合同签订任务。

二、联通主体、平台、市场三端,农业生产跑出加速度

推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持续加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一是发挥平台聚拢效应,搭建县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平台,开展注册登记、收支记账、制度管护、联结合作等服务。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653个、家庭农场665个。二是畅通产销对接渠道,通过平台赋能、要素集聚、内通外联,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订单洽谈、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生产经营对接服务,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累计完成各类对接服务500余次。三是强化多元服务带动,紧盯农民不想干、干不了、干不好的现实情况和丘陵山区耕地小而散、生产效率低等难题,构建起“一中心、两主体、三协会”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架构,大力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服务,累计服务面积160.84万亩次,惠及农户7.56万户。

三、筑牢规范、政策、产业支撑,集体经济擘画新篇章

着力规范资产管理、强化政策引导、助推产业壮大,三力齐发,集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以规范资产管理为前提,出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制度体系的指导意见》,健全完善集体资产的登记、保管、使用、处置、民主决策等制度机制;构建完善“一个中心,两级审核,三权不变,四位监督”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村级资金、账务由乡(镇)“双代管”制度和财务电算化;推广使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两个平台,开发手机公开“APP”,实现“三资”数据网上管,产权交易线上办。以政策赋能为导向,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若干措施》“1+4”系列文件,明确“一年夯基础、两年整体推进、三年巩固提升”发展规划,形成涵盖组织振兴、项目扶持、考核激励、合同清理等方面的政策举措,2022年提前实现“百村百万、十万清零”的目标,2023年全市年收入破百万的村达到141个。以产业助推为路径,着力搭建“研究院+生产地+产业园+集散区”的全产业链,富硒全产业链成为省级4个全产业链重点链试点之一,“阳泉硒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富硒产业在2022年“1+10+100”基础上实现“五个翻番”,产品种类由7类拓展到14类,基地规模由2.5万亩增加到5.1万亩,经营主体由138个发展为210个,产业产值由3.5亿元增长到7.2亿元,富硒产业发展成为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来源:厅政策与改革处
 
 
更多>同类一线传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