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县:打造“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新画卷

日期:2024-09-23     来源:河曲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546    
核心提示:旧县镇旧县村作为河曲县2024年确定的精品示范村,一场以千万工程为引领的乡村变革正悄然发生,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

旧县镇旧县村作为河曲县2024年确定的精品示范村,一场以“千万工程”为引领的乡村变革正悄然发生,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旧县村位于河曲县东南部半山区,距县城约42公里,是旧县镇政府所在地,紧邻黄河一级支流县川河,距黄河5公里,308省道穿村而过,村界范围内有猫儿沟露天矿和大桥沟煤矿,是典型的矿区村,一度时期环境问题十分突出。2023年在河曲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旧县启动创建省级卫生镇,2024年旧县村被河曲县确定为第一批“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旧县村以“创卫”为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商业街和旧市场改造提升工程、环卫所维修、建筑立面修整、文化广场及绿地建设、改厕工程、雨污水管网工程及垃圾坡残墙断壁整治等18个项目以及县川河流域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改厕全覆盖,常态保洁机制成熟完备,各项硬件指标基本达标,村内水、路、电、网、医疗、教育、养老、就业、文娱、公交等实现了全覆盖,人居环境发生了由表及里的美丽蜕变。在旧县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广场上,几位正在锻炼健身的村民,聊起村庄的环境的变化,大家都深有感触。每一位村民既是这场美丽蜕变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村民王掌青说:“我们现在家家户户都接上了自来水,吃水很方便,下水也有,倒垃圾也有垃圾桶,村里面有污水处理池和垃圾中转站,村里变的干净了,道路宽敞平坦,墙体也美化亮化得很好,景色更美了,每天我们都到这里来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


 
旧县村在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坚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发挥“一约四会”功能,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和整治陈规陋习活动,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功能完备的村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建设幸福老年餐厅、保利集团光影润心公益电影放映站,整修健身小广场、村文化站,满足村民文化娱需求。如今,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乡村崇德向善、感恩奋进的氛围日益浓厚,乡风文明不断提升,在旧县村文化大院,村民们正在换上崭新的红旗,为即将到来的国庆节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村民张生泉说:“这几年人们生活好了,也有时间搞文艺活动了。今年我们又把我们的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了翻新,村民们每周一三五都来这里活动,爱唱的唱歌,爱跳的跳。我们还有电影站,能看电影,还有图书馆,还有老年餐厅,这几年这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越来越舒心了。”

“千万工程”以生态起步,但不止于生态。从一个“灰头土脸惹人嫌”的小山村,转变成了“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得益于“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旧县村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标准化建设、网格化管理、党员积分制管理、星级文明户评比、壮大集体经济、清化收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充分挖掘地域资源禀赋,以发展河曲红葱特色产业为抓手,从育苗、规模种植、农业托管、产品加工、展示推广等方面全产业链发展,同时,以肉牛养殖、设施大棚种植和小杂粮种植作为产业补充。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行动,实行取暖煤改电项目,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持续推进耕地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全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美丽经济”,依托海潮禅寺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在文化宣传、商业配套、人居环境、营商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架起“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迈出矿区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村党支部书记黄瑞华说:“通过这两年的努力,我们正在从一个“灰头土脸惹人嫌”的小山村,转变成了“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建设示范点,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煤改电项目,让村民实现清洁取暖,已经完成六十多户。红葱交易市场也建成了,秋收季节就能用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是一个矿区村,以前发展主要靠煤炭,环境肯定受影响,今年我们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发挥党组织一线战斗堡垒作用,因地制宜,在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场所服务、产业增收、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发力,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面貌。”
 
微风送爽,风景如画,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村庄显得格外宁静而美好。河曲县旧县镇旧县村,正以“千万工程”为笔,绘就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王小帛 赵慧芳 张宇 张红艳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项目建设之——上榆泉煤矿:智能化建设引领煤矿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国神公司上榆泉煤矿以智能化引领为基础,强化煤炭行业安全生产,通过从“人控”到“数控”的升级打造,从“自动”到“智能”的全面提速,积极打造智慧矿山安全生产新模式,走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之路。

随着远程操控人员的轻轻一点,综采集控室即可实现对采煤、掘进工作面设备的“一键启停”。供电、压风、通风、排水、主运输等系统,在综合自动化平台的支撑下,实现了在线监测与远程控制的深度融合。指令下达至机器响应,过去要几百毫秒,现在只要20毫秒,作业现场的画面与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5G网络的即时响应让智能化技术大放异彩。自主截割、视频监控、人员靠近报警、故障自诊断与信息推送等智能功能,不仅减轻了矿工负担,更将安全生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真正实现了减人提效。

国神公司上榆泉煤矿机电管理部宫民说:“实施智能化煤矿建设以来,我们综采工作面的人员配置显著优化,从原先的15人缩减至8人,同时实现了固定岗位的无人化值守。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我们已部署了人员接近报警系统、AI智能识别摄像仪、全方位安全视频监控网络以及语音对讲联动装置。这些设备不仅能够实时精准地监测井下工作人员的位置与动态,还能通过集成的高灵敏度传感器,即时分析并预警各类潜在安全隐患与风险。一旦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将立即触发报警机制,确保我们能够迅速响应并妥善处理,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


 
自2020年起,上榆泉煤矿正式踏上智能化转型的征途,历经四年多的努力,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赋能下,矿井生产管理实现了由机械化向智能化的飞跃。通过5G通信技术与煤矿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远距离的精准管控。多网融合、数据共享,彻底打破了“信息孤岛”,为煤矿智能化数据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智能化项目52项,投资总额达3.8亿元,在2022年8月通过山西省能源局组织的智能化验收,矿井及两采、两掘系统均达到中级智能化水平。

国神公司上榆泉煤矿党委副书记、矿长李刚说:“上榆泉煤矿紧紧抓住全省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机遇期,围绕5G+,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数智赋能融合,完成了矿井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大降低了生产一线的作业人数,极大降低了开采成本,提高了开采效率,确保了煤矿生产安全高效和高质量发展。下一步,上榆泉煤矿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继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在原中级智能化建设基础上,助力“减人、增安、提效”,到2025年,入井作业人数减少50人以上,危险繁重岗位机器人替代率达到50%,回采工效提升15%以上;直至2035年,上榆泉煤矿全面完成智能化建设目标,最终以新质生产力点燃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乔雨霞 张宇 张玉洁)

河曲县红石线路面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
 
经过紧张有序的施工作业,红石线公路旧貌换新颜,改造后的红石线路面平坦整洁、标线清晰,不仅有效提升了沿线公路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同时提升了乡村的"颜值",更将成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道路是城乡交通的“血脉”,河曲县坚持把完善城乡路网当作民生大事摆在突出位置,加速构建便捷高效的城乡路网体系。今年,河曲县聚焦绿色发展、民生改善,围绕“三河三道”治理,全力推动净河、增绿、清废、洁路、减污“五大行动”。4月底启动的红石线路面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已经全面完成,具备通车条件 ,为群众日常出行打造了更加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


 
此次对红石线农村道路的改造和养护,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为7.5米,其中行车道宽为2*3.25米,路肩宽2*0.5米,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截止目前已经全部完工。

城建交通局项目负责人戴永立说:“河曲县后红崖至石槽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路线,起点位于沙泉镇后红崖国道G338海天线K809+900处,路线由南向北经双神堂村,终点止于石槽沟与省道S308韩河线K28+550处相接,路线全长8.56公里。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30Km/ h ,路基宽度为7.5米,项目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平面交叉工程、环境保护与景观工程、安全设施等建设内容。现已全部完工。”

红石线路线全长8.56公里,是连通国道G338海天线和省道S308 韩禹线的重要农村公路,承担着河曲县矿产运输、旅游资源开发、群众出行等重要功能,对当地路网结构的优化和门户形象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是县委、县政府聚焦乡村振兴,稳固高质量发展基础,全面建设和美乡村实施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

来源:河曲县融媒体中心
 
 
更多>同类一线传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