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靳庄村:宅基地改革盘活一方热土

日期:2024-12-25     来源:山西农民报    浏览:632    
核心提示:11月22日,已是初冬时节,在泽州县巴公镇靳庄村,一片绿油油的冬小麦,正在晨雾中随风摆动,显得格外生机勃勃。靳庄村党支部副书

11月22日,已是初冬时节,在泽州县巴公镇靳庄村,一片绿油油的冬小麦,正在晨雾中随风摆动,显得格外生机勃勃。靳庄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建雷沿着麦地指向远处让记者看:“一直到那条大路边,这都是我们用凋敝宅基地改造的高标准农田,现在已经验收合格种上麦子的就有120亩。”

靳庄村位于泽州县北部,距离市区20公里,共438户、1209人,耕地2293亩、宅基地350亩、集体建设用地640亩。近年来,因当地工矿企业多、距离市区近,村内劳动力多外出打工导致耕地撂荒、宅基地闲置、建设用地废弃等问题凸显。

作为全国33个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泽州县从2015年改革开始,就承担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任务。2023年3月,泽州县又被确定为第二轮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把握好国家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和土地改革政策的机遇,做好土地文章,成为靳庄村党支部、村委会转型发展的靶向发力点。

“宅改”创新 耕地复垦

巴公镇靳庄村委委员靳冉一边带着记者参观新建成的幸福广场,一边告诉我们:“靳庄对整个村庄建设进行了规划,对于大量的凋敝宅基地,村里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偿退出的方案。根据房屋的年代、结构和现状,村民们可以获得不同标准的补偿,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该村抢抓泽州县被列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机遇,按照每平方米200元至1300元的标准,有偿退出223户256座房屋,腾退空间160亩,复垦土地120亩,获取指标交易资金1800万元。同时利用建成的120亩高标准农田,以每亩500元标准流转给合作社统一耕种,村集体再按照收益的30%比例进行分红,每年可增加经营性收入7.8万元。

对于分散零碎、长期撂荒的1500亩耕地,村集体投资180万元启动“小块地”整理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与金硕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签订种植协议、供销协议,打造种植、收购、销售全产业链,经营收入由种植大户、农户、村集体按照7:2:1的占比进行分配,每年可增加经营性收入10万元。

集中安置 户有所居

行至村中心三栋崭新的安置楼前,赵建雷介绍说:“一部分土地被复垦为耕地,增加了粮食生产的面积,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另一部分则用于建设新的安置住宅,让那些因宅基地退出而需要搬迁的村民有了温暖的家,现在不少房子都已经住上人了。”

为彻底改善人居环境,靳庄村计划新建6栋安置住宅楼。目前靳兴苑小区安置项目建成的3栋单元楼,每栋7层带电梯,已交房入住,可安置农户112户。同时,在村内建起占地约7300平方米的幸福公园。新建一幢综合服务楼,一层主要用于卫生服务站、农民超市、快递驿站、便民服务中心等功能,可进行远程医疗,让农户小病不出村,也方便群众购买生活用品;二层用于农民技能培训使用,可容纳120人,有效提高了农民素质。

今年78岁的村民宋臭炉,原来的老宅位于村西,现在他和老伴已经搬迁到了新建住宅楼,住上了84平方米的电梯房。他指着窗外,向记者感叹:“村子变化大得不得了,我一辈子也没想到,老也老了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新房!逢年过节,公园里孩子玩的,老人唱的,有歌舞有花灯,我这心里也跟着红火了!”

市场运作 入股分红

靳庄村“两委”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土地的变革,更是关乎村民福祉、村庄未来的大事。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走家串户,将村民的意愿融入到规划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从安置小区的规划,到智慧型生态养猪企业的引进,每一个项目都凝聚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山西农业大学专家技术指导下,靳庄村利用荒坡地发展养殖业,引进了金硕园“生猪养殖”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投资2亿元,建设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分三期实施。靳庄村坚持“产权清晰、收益归村”原则,将原煤矿废弃建设用地20亩土地入市,拍卖金300万元入股金硕园农牧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的饲料厂项目,在就近解决30个劳动力就业的同时,村集体每年按照股金的10%进行分红,年增加经营性收入30万元。

此外,靳庄村通过“清化收”专项行动,规范认定村内11家企业、租户,统一租金、物业收费标准,村集体每年可收取租金66万元。

靳庄村在宅基地改革中探索出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新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下一步,靳庄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秉持系统化思维,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探索村企合作模式,让靳庄变成“公司运作、政策先行、社会投入”的发展高地,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山西农民报
 
 
更多>同类一线传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