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丫子不该掰!真正该掰的而是这个→

日期:2023-08-01     来源:种业商务网综合整理中国农技推广    浏览:435    
核心提示:最近地里的玉米丫子开始出现,有的农户问,这个丫子是怎么长出来的呢,用不用掰呢?如果后期长出多结的棒子及后期顶部雄穗用不
 
       最近地里的玉米丫子开始出现,有的农户问,这个丫子是怎么长出来的呢,用不用掰呢?如果后期长出多结的棒子及后期顶部雄穗用不用应不应该掰呢?接下来就唠唠关于玉米的那些事。
 
       一、玉米丫子不应该掰
 
       玉米地分蘖过多,也就是俗称的长丫子,意味着光照、水分、养分资源的争夺,那玉米丫子应不应该掰?而与这一现象类似的就是一株玉米多结了几个棒子应不应该掰?玉米田里多余的顶部雄穗应不应该掰?究其原因做如下分析:
 
       (一)玉米丫子产生的原因
 
       其实刨除种子和天气等因素,最大的原因是养分过多,也就是氮肥(尿素)用多了,现在大家都注重追肥,追肥时可劲追施尿素。尿素效果来的快,可玉米不会说话啊,不像人喝酒,喝多了,还知道吐出来,吐完舒服了。可是玉米没长嘴,只要你一个劲喂,玉米就只能吃,吃多了还吐不出来,怎么办?玉米也有招,就是分个老二出来——丫子,把多余的养分先放到丫子里面,这样,就把多余的养分分流了。
 
       (二)丫子的好处:
 
       1.增加玉米整体的叶面积
 
       研究表明:不去分蘖的实验玉米品种每公顷的叶面积为35610-46510平方米,而去分蘖的每公顷叶面积仅为24690平方米,前者比后者叶面积大得多,为玉米产生更多的干物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增加了根系数
 
       对根系的测定结果表明,留蘖平均每株根数是56条,而去蘖株为29条,平均增加27条,即增加93.1%。
 
       3.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测定留蘖比去蘖地表10厘米处土壤含水量高14.49%,留蘖后形成较大的叶冠层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了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叶片蒸腾与地表蒸发相比,蒸发的作用更大,故留孽可保持土壤水份和抵抗干旱。
 
       4.削除顶端优势。
 
       凡是丫子多的玉米主茎形态上都是矮粗胖,丫子越多,主茎旺长的可能性就越小。植株矮粗胖才是丰产的标志!
 
       5.生殖要素的回流。
 
       丫子在玉米抽雄后会逐渐枯萎死亡,其中的水分、光合产物、生殖要素会回流到主茎,最后为玉米成熟提供养分。
 
       (三)掰丫子的坏处
 
       掰除丫子是对植株的一种伤害,在植株自我修复的过程中,病虫害入侵、真菌感染的几率会加大。
 
       二、为什么会多结棒子
 
       大家在种植玉米的时候是不是也曾发现过,有些地块的玉米个头不高,但一株上在同一穗位结出3-4个小棒子,这是什么原因?
 
       玉米多结棒子的原因。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雷家军介绍,这种多棒玉米与水肥有一定关系,但关系不大。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教授史振声说,虽然一般玉米会结两个棒左右,但这种多棒玉米也属于正常。有一些特殊的玉米品种,具有多棒的特点。此外,还与环境有关,如果营养和光照都非常充分,结棒数量会有所增多。但在这些玉米棒里,大概只有上面的两三个棒能够长成。
 
       史教授介绍,现在市场上普遍卖的玉米种子,多是杂交品种,很难种出多棒玉米。民间有的传统农民却保存了一些特殊品种的种子。“每种特性都由多个基因控制,通过长期的连续选择,就能累积、纯化带有这种特性的基因,培育出多棒、大棒、高杆、矮秆等特性的玉米品种,而且这种玉米所结出的玉米棒在适当的环境下都能长成。”
 
       据了解,除了是因为品种特性和光温水肥的区别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植株本身发生了基因突变。
 
       那么多余棒子应不应该掰?答案应该!
 
       杂交玉米品种多数是单果穗品种,除植株上部果穗外,第二、第三果穗发育迟,吐丝较晚,不能受精结实,却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摘除无效果穗集养分供给主穗,可使主穗果穗增大,不仅能增加粒重,提高玉米品质,还可以促进早熟。
 
       三、顶部雄穗应不应该掰?应该!
 
       在玉米种植中,也有玉米要不要去雄的疑惑,而在玉米种植中有些农户会给玉米去雄,但玉米为何要去雄?玉米去雄削顶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玉米为啥要去雄?
 
       玉米去雄就是指玉米生长到一定时期后去掉顶部雄穗。玉米去雄可以将雄穗所消耗的养分、水分转供雌穗的生长发育,可使果穗增长,穗粒数和粒重增加,秃顶减轻,去雄能改善群体光照条件,在玉米螟、蚜虫严重的地区,拔除雄穗可减轻虫害。
 
       (二)玉米去雄的的好处
 
       1.增产机理明晰。
 
       通过去雄后,可使植株吸收和制造的有效养分源源不断的向籽粒输送,从而减少了雄穗因呼吸消耗大量养分,达到减少花而不实、增加粒重和提高单产的目的。
 
       2.植株变矮,有利增加密度。
 
       去雄后比未去雄玉米降低高度25-30公分,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增加种植密度,达到以密增产。
 
       3.花期相遇好,结实率提高。
 
       去雄后,由于改善了植株生态条件和养分输送方向,比未去雄玉米雌穗提早抽丝2-3天,花期相遇好,授粉充足,有效克服花而不实。同时降低空杆率3-5%,提早成熟3-5天。
 
       4.减少螟虫危害。
 
       玉米螟常聚集在大喇叭口内取食,先啃食雄穗,降低花粉制造量,其次是产卵,孵化后残食其它部位。通过去雄后,可将害虫一起拔掉,带出田外处理,从而降低了转移危害机率。
 
       5.投工少,成本低。
 
       去雄简单易行,男女老少均可操作,一般去雄2-3次,每亩仅用工1个左右。
 
       (三)玉米怎么去雄,技巧有哪些?      
 
       去雄的时间以抽雄未散粉前进行为宜,过早容易损伤1、2片顶叶,过晚已散粉,降低去雄作用。去雄宜在晴天10-15时进行,利于伤口愈合,避免病菌感染。阴雨连绵天气不宜去雄。去雄可隔行或隔株,去弱留强,去雄不宜超过总株数的三分之一。山地、坡地或迎风面的两行不宜去雄。
 
       1.隔行去雄。 
 
       对吐露的雄穗,每两行去掉一行,但不能去边行,不能带叶,否则会对授粉和吸收制造养分形成影响,降低产量。当全田雌穗花丝(雌蕊)由青黄转为红色时进行彻底去雄,以达到通风透光,增加产量和提早成熟的目的,一般需进行2-3次。这种方法费工费时,在人少地多的农户不宜推广应用,防止加大劳动量,得不偿失。
 
       2.全田一次去雄。
 
       当整个田块雌穗花丝由青黄转红或深红色时,应组织人力及时彻底去雄,同样不能带叶,以改善田间通透条件,促进早熟和提高产量。但存在问题是时间较难掌握,应用不好易对授粉不利,影响产量。优点是省工省时,操作简便,很适合于人少地多农户应用。
 
       3.消灭虫害,减少虫源。
 
       不论采取何种去雄方法,必须将所去雄穗及时带出田外,减少田间玉米螟虫源(雄穗是玉米螟主要危害和产卵场所),统一集中处理。
 
        4.消除思想顾虑,做到及时过硬。
 
       据测验,一个正常发育的玉米雄穗,有效花粉粒可达3000—5000万个,可满足5-8亩单产1000公斤以上的花粉量,完全不必担心花粉量不足。
 
       5.雄穗露出时拔出。    
 
       必须在雄穗露出雹叶时拔除,一般分2—3次完成,最后一次全部拔除;全田一次去雄必须掌握在整个田块雌穗花丝(雌蕊)变红或深红时方可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提早成熟,提高产量的目的。
 
       6.有条件的农户还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效果更好。
 
       即在抽穗扬花期间,利用早8:00-1000大量花粉散落时,隔行推株抖动,增加异株间授粉能力,连续2—3天,增产比较显著。采用措施,增加授粉。对个别品种(或植株)雌蕊抽出困难,利用剪刀于下午剪去顶(棒子)端2-3公分,第二天即可抽出花丝授粉,增加棒粒数。
 
来源:种业商务网综合整理中国农技推广
 
 
更多>同类专家在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