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规律
草莓灰霉病多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发生。该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从植株伤口或枯死部位侵入引起发病,然后蔓延到其他部位。草莓植株下部的老叶、枯叶、散落的花瓣等都会成为侵入的重点。据农技部门研究,几乎所有的草莓灰霉病越冬菌源均来自于病残体上附着的菌丝。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0摄氏度-25摄氏度,最低4摄氏度,最高32摄氏度;最适宜相对湿度92%-95%。
二、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控制棚内湿度是防治灰霉病的重要措施,合理灌溉,提倡地膜下铺设滴灌带等节水灌溉设施;做好大棚的通风换气,尤其是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要抢机会确保每天必要的通风换气时间;除垄上盖膜外,可在走道铺足稻草等,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对降低棚内湿度很有好处。棚室草莓出现灰霉病后,及时摘除病叶、病花和病果,减少侵染病源。严格控制棚内温湿度。草莓进入花期后,白天棚温应控制在25摄氏度以上,夜间控制在12摄氏度以上,在此温度范围内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控制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发现棚内出现灰霉病植株,应及时采取升温措施,每天早晨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5摄氏度,不换气,预防灰霉病发生。
生物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多抗霉素、木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喷雾防治。如选用3%多抗霉素水剂800倍液,100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每亩40克-60克,兑水30公斤喷雾。
药剂防治。可以选择10%咯菌腈(适乐时)10毫升兑水20公斤,或3%多抗霉素(多氧清)600倍液-800倍液,或50%腐霉利(速克灵)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0倍液等。现在,一些草莓种植区已发现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异菌脲、嘧霉胺等药剂产生明显的抗性,防治效果下降。这些地区可以选择其他药剂代替,可选用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等喷雾。
来源: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