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种植大蒜的部分农友都知道,大蒜叶枯病是大蒜上常见的病害之一,而大蒜叶枯病又称黑斑病。叶枯病是大蒜产区的常发性病害,在各个种植地块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病情发生。
大蒜叶枯病{黑斑病}发病严重时,常常造成蒜株提早枯死和蒜苔腐烂、蒜头减产,直接影响产量,从而导致农民经济利益严重下滑。
对于大蒜叶枯病,种植户一定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因地因时进行防治,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措施,才能对大蒜叶枯病进行有效的防治,从而大幅度降低因大蒜叶枯病为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
文章从大蒜叶枯病的危害症状及症状识别、大蒜黑斑病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大蒜叶枯病的五个措施,根据这个三个方面进行精细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大蒜叶枯病症状:
大蒜叶枯病主要为害蒜叶,初期发病为植株的叶尖或者植株其他部位,若叶枯病发病严重会造成植株病叶全部枯死。
叶枯病主要为害株叶或花梗,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的其他部位,初期呈花白色小圆点,后而逐渐扩大后成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植株上会生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
染病花梗极其容易从病部折断,后期植株病部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危害严重时不能正常抽薹。
二、大蒜叶枯病识别:
叶枯病病主要危害大蒜的叶片和蒜苔,我们种植户常发现的病症有4种现象:
蒜株叶呈尖枯型:在大蒜越冬期和旱春季节,多在植株下部老叶叶尖开始发病,逐渐变黄,坏死,最后全叶枯黄、干死。
叶片呈条斑型:冬季和早春,植株中下部叶片出现较大的褐色条斑,病斑扩大后叶片枯黄、坏死。
蒜株叶片紫斑型:病叶上产生紫褐色的病斑,扩大后叶片变黄枯死。
大蒜白斑病:这种症状多出现在大蒜的抽苔期,植株的上部叶片和蒜苔上常出现圆形的小斑点,薹一抽出即染病,且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散生许多粒状小黑点。危害严重时病叶枯死,造成蒜薹抽不出来现象。
图片三、大蒜叶枯病的发病条件以及传播规律:
1、病菌源体、如何传播
叶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残体上产生的病菌孢子主要靠气流和雨水溅射进行传播,引起新一茬蒜苗的叶片发病。尤其在春天播种的大蒜栽培区,病菌主要以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滴飞溅进行再侵染。而秋天播种的大蒜出苗后,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滴飞溅传播,降落在蒜叶上,引起侵染发病。病菌该菌为弱寄生菌,常伴随霜霉病或紫斑病混合发生。
2、病菌习性、发病时期
叶枯病病菌对温度的适应性是较强的,不过需要较高的湿度。降雨和田间高湿是病害流行的必要条件。
大蒜叶枯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梅雨季节,大蒜病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
一般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偏施氮肥、葱蒜类蔬菜混作、植株受伤、植株生长瘦弱和连作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梅雨季节或秋季多雾、多雨的年份发病尤其严重。
四、叶枯病{黑斑病}的防治技巧:
1、农业防治的技巧
种植户播种前期应当选用抗病性强且高产优质的大蒜品种,大蒜下种前可采用药剂拌种、浸种。
进行轮作换茬,采取不连作方式改种其它蔬菜,种植户注意对病残株要及时清理,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避免大蒜连茬连作或与葱、韭菜等混作,尽量与小麦,玉米,豆类或瓜类蔬菜进行轮作}。
加大对田间的管理,采取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提高寄主抗病能力。及时清除被害叶和花梗{大蒜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和大蒜堆积场所的病残体,以减少初侵染源}。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药剂的防治方式
在大蒜枯叶病的发病初期,可采取用药喷雾式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一般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密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7天喷1次,根据当时地块病情,交替用药连防2-3次。
【综述】:
大蒜叶枯病特别是在既有春播又有秋播的两季大蒜种植区,或者大蒜田连作、大蒜与大葱、韭菜的混作区极易引起叶枯病的发生。另外,气温偏高,降雨偏多的年份和氮肥施用过量,地势低洼和排水不良的地块叶枯病是发病最严重的。
来源:IAM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