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春播注意事项

日期:2024-02-19     来源:山西农广校    浏览:662    
核心提示: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这一期专家会客厅节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在传统间套作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

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这一期专家会客厅节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在传统间套作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采用玉米小株距密植带与大豆带间作套种,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年际间交替轮作,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今天节目中我们请到了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赵建明老师,给大家讲讲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春播注意事项。我们首先请进赵老师,赵老师您好!

嘉宾: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赵老师,请您首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适宜的种植模式我们该如何选择好吗?

嘉宾:春播的时候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非常重要,各地要根据生产实际和现有农机具,选择适宜当地的种植模式,重点通过扩带距、缩株距、保密度等农艺措施,争取做到大豆玉米协同高产。

对于北部春播早熟区选用这几个模式,玉米起垄地膜覆盖膜侧3:2种植模式:玉米带起垄覆膜,膜宽小于带宽,玉米播于膜外两侧。生产单元2.2—2.4米,大豆种植3行,行距30厘米;玉米种植2行,行距40厘米,大豆与玉米带间距60—70厘米。大豆穴距(每穴2粒)14—18厘米,亩留苗5500—7800株;玉米株距11—13厘米,亩留苗3800—5000株。

玉米不覆膜3:2种植模式:生产单元2.2—2.4米,大豆种植3行,行距30厘米;玉米种植2行,行距40厘米,大豆与玉米带间距60—70厘米。大豆穴距(每穴2粒)14—18厘米,亩留苗5500—7800株;玉米株距11—13厘米,亩留苗3800—5000株。

大豆玉米4:4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生产单元4.2米,大豆种植4行,行距40厘米;玉米种植4行,行距50—70—50厘米,大豆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大豆穴距(每穴2粒)12—14厘米,亩留苗5400—6400株;玉米株距12—14厘米,亩留苗4000—4800株。

主持人:赵老师,刚刚您给我们说到的是,北部春播早熟区适宜的种植模式大家选择的时候该注意哪些问题,请您再来给我们中南部的朋友说一说,他们这里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嘉宾:中南部春播区选用三种模式。一个是大豆玉米3:2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生产单元2.2—2.4米,大豆种植3行,行距30厘米;玉米种植2行,行距40厘米,大豆与玉米带间距60—70厘米。大豆穴距(每穴2粒)14—18厘米,亩留苗5500—7800株;玉米株距12—14厘米,亩留苗3700—4800株。

大豆玉米4:2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生产单元2.5—2.7米,大豆种植4行,行距30厘米;玉米种植2行,行距40厘米,大豆与玉米带间距60—70厘米。大豆穴距(每穴2粒)14—18厘米,亩留苗6500—9200株;玉米株距10—12厘米,亩留苗3700—4800株。

大豆玉米4:4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生产单元4.2米,大豆种植4行,行距40厘米;玉米种植4行,行距50—70—50厘米,大豆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大豆穴距(每穴2粒)12—14厘米,亩留苗5400—6400株;玉米株距12—14厘米,亩留苗4000—4800株。

要特别注意,原则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应与当地同品种净作玉米密度相当,一行玉米的株数相当于净作玉米2行的株数;大豆密度达到当地同品种净作大豆密度的70%以上。对于地力、肥力较差的地块玉米亩留株数可适当减小。为保证田间种植密度,大豆至少双粒播种,玉米单粒播种。

主持人:赵老师,刚刚您最后也给大家强调了,为了保证田间种植密度,大豆至少双粒播种,而玉米单粒播种。那么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大豆、玉米的品种选择是不是也很有讲究?

嘉宾:大豆、玉米品种的选择非常关键,大豆应选用耐荫抗倒、宜机收的高产品种。玉米应选用株型紧凑、株高中等、耐密抗倒、抗旱性强、易于机收的中高产品种。具体如下:

大豆:北部春播区宜选用与金豆1号、晋豆15号等熟期相当、耐荫抗倒、宜机收的品种。

中南部春播区宜选用与晋豆25、汾豆98、东豆1号、中黄13、晋科5号、品豆24号等熟期相当、耐荫抗倒、宜机收的品种。

要注意,品种一定要选用耐荫抗倒的品种,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以后,玉米对大豆有一定的遮阴,所以要选用耐荫抗倒的品种。

玉米:北部春播区宜选用君实618、瑞普686、瑞丰168等早熟品种。

中南部春播区宜选用大丰26号、强盛199、龙生19号、潞玉1525、大槐99、太育9号等中晚熟品种。

主持人:赵老师,刚刚我们在说到选择品种的时候,您特别强调了,大豆要选用耐荫抗倒、宜机收的高产品种,玉米在选择品种时,要选用株型紧凑、株高中等、耐密抗倒、抗旱性强、易于机收的中高产品种。而玉米和大豆是两种需肥及吸肥特性都完全不同的作物,那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农民朋友该如何科学施肥?

嘉宾:玉米、大豆是两种需肥及吸肥特性均不相同的作物,玉米是须根系作物,根系吸收面积大、养分吸收范围广、竞争能力相对较强,在氮肥吸收方面以吸收无机氮素为主;大豆是直根系作物,根系吸收面积相对较窄,以利用根瘤固氮为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通过田间优化配置,不仅减弱了地上植株对光的竞争,还有助于两种作物的营养互补,促进养分吸收及增强根瘤固氮能力。

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系统的需肥特性,肥料施用要坚持“减量、协同、高效、环保”的要求。减量体现在减少氮肥用量、保证磷钾肥用量,减少大豆用氮量、保证玉米用氮量。协同则要求肥料施用过程中将玉米、大豆统筹考虑,相对单作不单独增加施肥作业环节和工作量,实现一体化施肥。高效与环保要求肥料产品及施肥工具必须确保高效利用,降低氮、磷损失。

要注意,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单株施肥量相同,1行玉米施肥量要相当于净作2行玉米施肥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种肥同播时玉米的施肥量调整为净作玉米施肥量的2倍。

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地块,玉米区施用高氮缓控释配方肥(氮磷钾比例如28-15-8或相近配方),大豆区施用大豆专用低氮配方肥(如12—18—16或相近配方)。有机肥结合整地全部作基肥施入,配方肥以种肥同播的方式施入。玉米带所需全部缓控释配方肥料在播种时通过种肥同播的方式施入,每亩施用50-65公斤,肥料在玉米带两侧15-25厘米处开沟施入。大豆所需肥料在播种时通过种肥同播的方式施入,每亩施用15-20公斤,播种时在大豆带内行间开沟施入土层。

采用底肥+种肥+追肥模式的地块,施肥方法如下:

1、底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底肥施农家肥和低氮缓控释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低氮缓控释肥(如12-18-16或相近配方)20公斤。

2、种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玉米带每亩施用高氮缓控释肥(如28-6-10或相近配方)50—60公斤;大豆不施肥。施种肥时,要特别注意肥、种隔离,避免种子与肥料接触,以免烧种烧苗。

3、追肥:玉米底肥施用量不足、出现缺肥症状等需要追肥的玉米地块,两行玉米间开沟施用,大喇叭口期在玉米带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或者稳定性硫铵20—30公斤/亩)。大豆植株开花期不能正常封垄的,也需要适当追肥,追施尿素4—6公斤/亩,促进其生长。

主持人:赵老师,农民朋友在施肥中要注意避免出现哪些问题呢?

嘉宾:在施肥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施肥量不够的问题。在玉米施肥方面,保证玉米密度的基础上,要确保与单作玉米产量相当,就必须施用与单作玉米相当的用肥量,即带状单株玉米施肥量与单作单株玉米施肥量一致。带状复合种植玉米株距小,单位行长的密度成倍增加,现实生产中容易出现施肥量为单作玉米单位面积或单位行长的水平,特别是氮肥,单株施肥量仅为单作玉米的一半左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通过追肥来解决。

在大豆施肥方面,部分种植者认为大豆既然能固氮,那就什么肥都可以不施,这样会造成一些土壤瘠薄及养分易流失区植株缺肥,特别是对一些土壤根瘤菌不活跃、结瘤效果差的地区,需要外接根瘤菌以增强结瘤固氮能力或直接施用氮肥加以补充,比如干旱缺水地区,土壤微生物相对不活跃,大豆结瘤较少、固氮量不够,生产中需要注意合理施用氮肥。

二是施肥方法不当的问题。

大豆、玉米施肥要分作物、分区域施用。在实际生产中,个别地方出现全田撒施玉米底肥、全田撒施或在灌溉地区将肥料混入灌溉水中对田块进行漫灌追施玉米肥,造成原本施用给玉米的氮肥被大豆利用,既造成玉米吸肥量不够、穗子变小、产量降低,又使得大豆因吸氮过多,植株旺长、倒伏,花荚脱落率增高,荚数减少,产量降低。在实际施肥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施肥方法进行分作物、分区域、分数量施肥。

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在今天节目当中,我们特别请到了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赵建明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春播注意事项”,也希望能够对农民朋友有所帮助,再次感谢赵老师来到我们的专家会客厅节目,我们下一期节目再会!
来源:山西农广校
 
 
更多>同类专家在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