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小黄瓜种植茬口多,即使同一个茬口,定植时间也不尽相同,于是形成了小黄瓜周年种植的模式。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小黄瓜,出现了诸如病虫害多、早衰、长势差等现象。对此,建议菜农根据自己棚内小黄瓜所处生长期,对症管理,促进小黄瓜高产优质。
生长前期
缺钙导致龙头卷曲皱缩
问题:崔师傅棚内的小黄瓜刚长到10片叶左右,但是植株的龙头普遍卷曲皱缩,有的幼叶叶缘还有干边现象,这是典型的幼苗缺钙现象。
龙头皱缩
植株生长过程中,生长点、根尖、茎尖生长点等分化都需要大量的钙。若苗期钙肥充足,则龙头幼叶舒展、根系生长加快,生长点细胞分化快,植株健壮,抗逆性强。因此,小黄瓜缓苗后,从苗期开始就要重视补充钙肥,促进龙头和根系生长。
建议:由于钙元素很“懒”,在植株体内不易移动,导致植株幼嫩部位更易表现缺钙症状,因此补钙要提前,从苗期开始就应及时补充。建议选择螯合态钙肥,如糖醇钙、氨基酸钙等,植株吸收快。可以冲施,也可选择叶面喷施的方式补钙,喷施时要重点喷洒植株的幼嫩部位,一般每隔7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冲施钙肥时,因根系吸收钙元素是伴随着吸收水分进行的,所以钙肥施用前,最好让土壤保持适宜的水分,避免过干或过湿。同时菜农还要注意平衡施肥,特别要注意避免偏施大量元素肥料,以防耕层土壤的盐分浓度过高,影响根系对钙元素的吸收。
生长中期
蓟马为害瓜条“受伤”
问题:董师傅的小黄瓜正处旺盛生长期,然而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棚内蓟马为害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瓜条上为害后,表皮呈现不同形状的褐变或木栓化斑痕,降低了小黄瓜品质。那么,当前管理重点应是加强蓟马防治。
建议:蓟马虫体微小,对蓝色有很强的趋性。同时具有有昼伏夜出的习性,还具有趋嫩性,喜欢取食植株幼嫩部位。了解了蓟马了习性,管理中通过物化结合的防虫方式,才能有效杀灭蓟马。
物理防虫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设置防虫网或防草布。防草布主要是避免棚内滋生杂草,清除蓟马的栖息繁殖场所。在棚室通风口、前脸、门口等与外界相通的地方设置防虫网,可以严防棚外的蓟马潜入棚内,从而达到防虫的目的。二是悬挂粘虫板。利用蓟马的趋蓝性,在棚内悬挂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粘虫板要根据棚室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数量,并随着小黄瓜的生长高度随时调整高度,一般悬挂在植株生长点之上15-25厘米为宜。三是调控好棚室温湿度。蓟马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若将棚内温度升至35℃以上,湿度达90%以上可引发若虫大量死亡。也可利用歇茬期进行高温闷棚,同样能很好的杀灭蓟马。
化学防虫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药剂选择要合理。选择复配或混配药剂进行虫卵兼杀,防虫效果大大提高,一定要注意轮换用药。同时用药部位要全面,由于蓟马喜欢隐藏到叶背、花朵或地面土壤中,不易被发现,若喷药只喷叶面,蓟马怎能会防住?因此,菜农喷药时要全面,将植株叶片正背面、花器、茎秆、地表等都喷到,而且喷施均匀,以保证防虫效果。二是提前用药。防治蓟马时,根据蓟马的趋性,在植株开花前后及傍晚用药,提高防虫效果。同时通过查看粘虫板上的虫量,在蓟马虫源基数小或尚未大发生前用药,防虫效果更好。
生长后期
早衰、病害多发
问题:杨师傅种植小黄瓜多年,他棚内的小黄瓜是2024年1月7日定植的,当前已进入生长后期,植株长势逐渐衰弱,叶片普遍发黄,棚内霜霉病、靶斑病多发,有的中下部叶片布满病斑,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因此,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根叶养护,并做好病害防治,促进瓜条顺利膨大。
霜霉病
建议:建议在调控好棚室温湿度的前提下,及时喷药,避免病害蔓延。霜霉病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可选用霜霉威盐酸盐或氟菌霜霉威进行喷施。发病较为严重时,建议选用锰锌·氟吗啉+乙蒜素,或氟醚菌酰胺+霜霉威盐酸盐;或者选用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有机铜(喹啉铜等)。靶斑病预防用药可选用多菌灵、百菌清、福美双等广谱型药剂,发病后可选用苯醚甲环唑或醚菌酯、戊唑醇等,或者选用复配配方,如噻唑锌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或者苯醚甲环唑+百菌清+多抗霉素等。
为避免产生抗药性,用药时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或使用复配药剂,同时喷施要均匀,叶片正面、背面均要喷洒,尤其是叶背霉层,保证用药效果。
进入生长后期,大部分植株的根系功能开始逐渐衰退,根系往往会出现毛根少、活力差等现象。可通过冲施或灌根的方式,养好根系,为根系补充所需的营养。
早衰
叶片是制造有机养分的主要器官,若叶片衰老,就无法制造营养,根系也会表现老化。想要养护叶片,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一是要保证足够的叶面积,摘叶时不要一次性摘太多,瓜条下部也要留几片功能叶,利于养分的合成和运输,确保瓜条能够顺利成熟。二是喷洒功能型叶面肥,养护叶片,延缓叶片衰老。可喷洒全营养型叶面肥或螯合态中微量元素叶面肥,提高光合效率,增加营养积累,缓解黄叶症状。
来源: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