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栽培及保护地栽培黄瓜,都会招致枯萎病的危害,而且发病较重,发生后往往对黄瓜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应从早期就要注意该病发生与防治。
一、症状识别
黄瓜枯萎病在各生长期都会发生,但以结瓜后瓜蔓爬至半架时发病最多。苗期发病,幼茎基部变褐溢缩,萎蔫猝倒;成株期发病,初期下部叶片不变黄即萎蔫,早晨晚上尚能恢复,但过数天后不可再恢复,即全株萎蔫枯死。病株从近根部的茎上溢出琥珀色胶状物,有的长出白霉,病茎的基部溢缩,有纵裂,用刀割病茎,便可看到维管束变黄褐色,天气潮湿时纵裂的病部会长出白色或粉红色的霉层,维管束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并向上延伸。苗期萎蔫猝倒,与猝倒病的萎蔫有些相似,但猝倒病是先倒后萎蔫。成株期发病后的萎蔫,与黄瓜疫病引起的萎蔫有些相似,但疫病发生后病程短,很快即造成黄瓜萎蔫死亡。
二、侵染循环
黄瓜枯萎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由一种叫镰刀菌的真菌引起的,病菌以菌丝、厚垣孢子及菌核在土壤和未腐熟的肥料中越冬,也可通过种子传播。枯萎病菌多从黄瓜根部伤口或根尖侵入;病株从根部伤口及根毛顶端细胞侵入;移栽时或土壤线虫造成植株伤口,均有利于病菌侵入。病菌在根、茎的维管束内生长发育,堵塞维管束,由于阻止了水分的供应,使得地上部整株萎蔫、枯死,特别是在连续阴雨天气后放晴,或气温上升较快的时候容易表现出症状。与此同时,病菌还能分泌毒素引起植株萎蔫致死,病菌可在土壤中生活5年以上,在8~34℃条件均能生长,在24~28℃温度条件下,最适宜病菌的生长和繁殖,酸性土壤和重茬条件下发病较重。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⑴选用抗病品种。种植嫁接苗能明显减轻黄瓜枯萎病的发生,常以云南黑籽黄瓜、京欣砧5号为砧木,嫁接育苗以提高抗病性。另外,目前推广的一些品种如津杂2号、津杂3号、津杂4号、中农5号和长春密刺等黄瓜品种均表现抗病,可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⑵搞好种子消毒。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40分钟,如用拌种,宜用可湿性粉剂,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提倡采用种子包衣,或实行温汤浸种,即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消毒杀菌。育苗时,苗床上消毒每平方米可用50%多菌灵8克灭菌。
⑶实行轮作。有条件的应与韭菜、葱、豆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禾谷类作物轮作2~3年,苗床2~3年后应调换地方或改用新土。深翻耕地晒田消毒灭菌,或灌水后铺盖旧农膜使土表温度达到60~70℃,5~6厘米达到40~50℃,保持10~15天,可以大大减少土中的病菌量。
⑷施用生物菌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类和对病菌的抑制作用,对防病作用显著。
2.药剂防治:
抓住发病初期开展施药防治,首先拔除病株,并用70%恶霉灵(土菌清)1500倍液灌根,或者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9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25~0.5千克,每7~10天灌1次,连灌2~3次。当发现病株时立即拔掉,并对病株周围1米以内的植株同时灌药杀菌。或采用药土防治,即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千克,拌细土50千克,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撒施于定植穴或沟内,或圈到病茎周围杀菌,或者用9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10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对已发病的植株防效明显,或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可湿性粉剂稍加水制成糊状,涂抹病部,7~10天1次,连续2~3次,有较好的防治和控制病害蔓延的作用。(李翠英)
来源:农业知识杂志、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