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的根部病害发病初期往往不易察觉,待症状在地上部分表现时,病情多已相当严重,尤其是幼苗或幼树很快死亡。每年4-5月、7-8月是发病高峰期。
一、果树根部病害的分类和症状
圆斑根腐病 主要危害仁果类、核果类和核桃等果树。病状表现为叶簇萎蔫,叶片向上卷缩,叶小而色淡,花蕾皱缩不开或开花不坐果。枝条失水、皱缩或枯死;有时翘起,呈油皮状。根部腐烂严重,与烂根相对应的枝条发生枝枯,皮层变褐下陷,好皮与坏皮界限分明;后期坏死皮层极易剥离。须根变褐枯死,病根基部形成红褐色圆斑,深入木质部,使整段根变黑死亡。
根朽病 又名根腐病。主要危害梨、苹果、山楂、杏等果树。病状表现为局部或全株叶片变小变薄,自上而下黄化,直至脱落。新梢变短,但结果反多,果实变小且味淡。病根表现为水渍状紫褐色,有时流出褐色汁液;根部皮层内充满白色菌丝,分泌果胶酶,使皮层分离成多层薄片状;病组织具有蘑菇气味,夜间具有荧光现象。
白绢病 此病7、8月雨季高温时发展最快,往往春季还正常发育的树在夏季突然枯死。主要危害苹果、梨、桃、葡萄、酸枣等。症状表现为叶小而黄,枝条节间缩短,果多而小。根颈部皮层呈黄褐色至红褐色湿腐,后期皮层组织腐烂成烂泥状,易搓去,有刺鼻酸味。潮湿时,受害的根颈部表面有明显的白色菌丝层,有时还有油菜籽大小的褐色至黑褐色菌核。雨季下部叶片出现直径为2 cm左右的圆形水渍状轮纹斑,中间也可长出小菌核。
白纹羽病 此病分布广泛。症状表现为初侵入细根,扩展至侧根、主根,后期根皮腐烂如鞘状套于木质部外,木质部还有黑色圆形菌核。近地面根际出现灰白或灰褐色薄羽绒状菌丝膜,有时有黑色小点产生。开花量大增,发育枝生长不良,果实肉质松软败坏。
二、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这是防治根腐病的根本方法。主要措施如增施有机肥,或施用抗生菌肥料等,改善树体营养。同时要避免水土流失和排水不良。
(2)对于已经发生病害的果树,可采用隔离治疗与土壤消毒的办法。对于根腐病、白纹羽病等,可在病区范围挖沟(深1 m以上),以加强封锁,防止病害向四周蔓延扩大。对于白绢病等应避免灌溉水传播,用药剂处理病灶,外涂伤口保护剂,再将根部土壤消毒。可利用药剂有五氯酚钠250~300倍、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50%苯来特1 000~2 000倍、70%五氯硝荃苯。小树每株用药液50~100 g,大树150~300 g,与新土混合施于根部。
(3)晾根。将树基部主根附近的土扒开,暴露在外,从春季到落叶为止。也可以分段进行。注意不能让水灌入穴内。填土时可换以掺有石硫合剂渣、硫酸铜渣或草木灰(每株2.5 kg左右)的土,或换入干净的新沙。
来源:北方果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