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日期:2024-07-25     来源: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    浏览:532    
核心提示:根据目前玉米病虫发生基数、玉米区域布局及种植方式,结合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程度接

根据目前玉米病虫发生基数、玉米区域布局及种植方式,结合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程度接近常年。玉米螟、叶螨、双斑萤叶甲、棉铃虫、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等病虫害在局部地区有偏重发生的态势。

一、发生趋势

预计2024年全省玉米病虫害发生3880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3000万亩次,轻于去年;病害发生880万亩次,重于去年。二代玉米螟总体中等发生,在中北部甜糯鲜食玉米区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80万亩;三代玉米螟在南部偏轻至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80万亩。叶螨总体中等发生,中北部降水偏少区域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420万亩次。双斑萤叶甲总体中等发生,中北部常发区偏重发生,呈逐年加重态势,预计发生面积500万亩。三代棉铃虫总体中等发生,在中北部部分水肥好的春玉米地块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20万亩。蚜虫总体偏轻发生,大同、朔州部分降水偏少区域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50万亩次。三代粘虫在南部部分杂草多、管理差、水肥好的夏玉米地块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60万亩。大斑病总体中等发生,中北部常发区有偏重发生的可能,预计发生面积450万亩。此外,甜菜夜蛾、茎腐病、穗腐病、小斑病、褐斑病在部分区域有偏重发生的可能,草地贪夜蛾在南部夏玉米区点片发生。

二、预报依据

(一)病虫基数总体适中

近期,双斑萤叶甲总体中等发生,阳高、潞城个别田块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43.3万亩,较上年同期少8.6万亩。被害株率15%~18%,百株有虫140~180头,大同最高1500头,轻于上年同期。叶螨在大同、朔州、忻州、吕梁、晋中、太原等地开始发生,发生面积64.6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218.3万亩;被害株率10%~15%,百株螨量500~800头,轻于上年同期;晋中太谷个别田块密度较高,平均百株有螨4000头,最高30000头。蚜虫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73.4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34.9万亩。一般田块百株虫量800~1000头,轻于上年同期。二代棉铃虫在南部偏轻发生,发生面积67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25.4万亩;平均被害株率10%~15%,最高52%,重于上年同期。大斑病在运城、晋城、长治、阳泉等地开始流行,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21万亩,较上年同期少12.6万亩;平均病株率0.3%~0.5%,病叶率0.4%~0.6%,发生期晚于上年,程度轻于上年同期。

(二)气象条件对部分病虫害发生有利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未来十天,我省有两次降水过程;8月份大同、朔州、忻州和吕梁北部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2成,晋城和运城的南部降水量较常年偏多5成以上,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5成;全省平均气温除运城南部偏高1~2℃,其余地区偏高0~1℃。7、8月份气温偏高,降雨偏多,有利于玉米大小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等喜湿性病害流行扩散,对叶螨、双斑萤叶甲、蚜虫等喜旱性害虫的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三)玉米种植方式及生育期适宜病虫害发生

玉米大面积连片种植,且采取免耕浅耕、密植、秸秆还田等栽培措施,利于菌源虫源积累和发生。玉米高产田种植密度加大,中后期植株高大、田间郁闭程度高,有利于大斑病、褐斑病等流行性病害发生,部分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块尤其利于粘虫集中产卵为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利于棉铃虫、甜菜夜蛾、叶螨、双斑萤叶甲等多食性害虫辗转为害。

三、防控建议

叶螨可选用唑螨酯喷雾防治。双斑萤叶甲可选用噻虫胺、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防治。玉米螟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幼虫可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或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酰胺类、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四唑虫酰胺等杀虫剂喷雾防治,兼治桃蛀螟、棉铃虫等钻蛀性害虫。大小斑病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喷施。

来源: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
 
 
更多>同类专家在线

点击排行